作者:郑有贵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内容简介
《新中国“三农”发展重大突破》以新中国“三农”政策演变为经,“三农”实践成就为纬,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以及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郑有贵,四川广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秘书长。曾先后在农业部农业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等的调研、草拟和专家咨询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2002.11—2012.10)》首席研究员。所著《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分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目录
引论 新中国对“三农”问题的破解及其重大突破
一、“三农”发展的起点
二、“三农”及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弱质性
三、以“四有”破解弱质性困扰的“三农”问题
四、“三农”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展及突破路径
上篇 “三农”发展重大突破的历程
第一章 让农民立起来(1949—1952)
一、旧中国农民被统治及其依附性
二、土地改革为农民站起来提供经济基础支撑
三、立起来的农民奋力全面恢复农业生产
四、土地改革的成功为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第二章 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撑国家工业化战略(1953—1978)
一、国家工业化与“三农”现代化的双重使命
二、国家工业化战略下“三农”发展目标的选择
三、制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三农”发展蓝图
四、“三农”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困境
第三章 农村三次产业并进发展(1978—2002)
一、农村改革的启动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部署
三、“三农”发展目标的调整
四、结构转换与二元结构的初步破解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2—2012)
一、“三农”发展目标的调整
二、重中之重指导思想的确立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提出
四、“三农”快速发展
第五章 开启乡村全面振兴进程(2012—)
一、新常态下“三农”发展任务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难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目标定位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篇
“三农”发展重大突破的实现路径
第六章 由小农个体分散经营转向组织化发展
一、以农业生产合作化改造小农经济
二、实行更大组织规模和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三、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重塑农户经济
四、在家庭承包基础上促进农民新的联合
五、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
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第七章 由农产品统派购到市场调节
一、以农产品统派购方式把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
二、集体经济下的个体经营和计划经济下的集市贸易
三、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调控制度完善
五、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第八章 由农民单一从事农业向多领域就业创业
一、实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
二、探索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民就业和人口非农化
三、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四、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新创业体制
第九章 由农业养育工业转为工业反哺农业
一、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二、农业养育工业政策的重大调整
三、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四、取消农业税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支持
六、强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投入保障
第十章 由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融合发展
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理论模式
二、城乡经济的分割
三、城乡关系的调整
四、统筹城乡发展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十一章 由农村主要生产初级农产品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农村主要发展初级农产品生产和“五小工业”发展的反复
二、促进产供销、贸工农联结为主的产业化经营
三、壮大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内核的县域经济
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结语“三农”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历史启示
一、“三农”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
二、“三农”政策选择中处理重大关系的经验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