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对于准确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新中国史“十分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论述了学习研究新中国史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准确判断我们所处历史方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新中国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写就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不断前进的现实基础。只有准确把握新中国的发展进程,才能了解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是怎样根据中国的国情,历经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才能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决策。
准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需要。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创立、发展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走自己的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也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增强治国理政能力的过程。新中国史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只有学习研究好新中国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才能明白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才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才能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自觉遵循历史规律办事。
敢于担当责任、积极开创未来的需要。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只有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取得的成就与进步,经历的困难与风险,才能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明白为什么“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只有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才能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才能明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需要许多代人努力的接力跑,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70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伟大飞跃”“伟大跨越”“新纪元”“伟大事件”,是对新中国成立伟大意义的充分肯定。
高度概括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既高度概括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又形象地展示了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阶段性特征。
特别强调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这一决策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今天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必由之路”,是对改革开放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明确宣示。
深刻论述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社会主义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伟大进程,深刻阐明了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回答了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科学总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在回顾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学习研究新中国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学习研究新中国史,就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澄清是非曲直,自觉抵制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干扰,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新中国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分清新中国史的主流和支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科学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并不是要回避错误教训。我们党是在总结成功经验,同时也汲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不断把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
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之后,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只有科学把握这一主流和本质,才能分清新中国史的主流与支流,正确看待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新中国史。
历史不能割裂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历史观看新中国史,注意历史的一脉相承、不可割裂内在联系。他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中国史要放到中华5000年文明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背景下来深刻理解。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科学把握新中国历史,就要把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文明史衔接起来,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只有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新中国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深刻认识其曲折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阐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以反思新中国历史为名否定新中国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高度关注和有力回击。他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去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功是功,过是过,功过要分明,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史的论述,既有对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宝贵经验、伟大成就、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准确把握,又有对新中国史与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科学分析,回答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科学观点方法学习研究新中国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重大问题,为新中国史的学习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