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 一国两制伟大创举
澳门回归20年:“后起之秀”反哺社区 会展业助推澳门迈向多元多彩城市
发布时间: 2019-12-10    作者:刘舒凌 龙土有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1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新社澳门12月9日电 题:“后起之秀”反哺社区 会展业助推澳门迈向多元多彩城市 

  过去一年里,有3.5万多位会展客商搭乘免费大巴,到老街品酒、吃葡国餐、深度小旅行,广受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欢迎,效果突出。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理事长何海明日前在澳门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一项分外的工作。

  近年来,澳门经济受外围环境影响、历经深度调整,中小企业面临不少困难。作为特区政府回归以来重点培育的新兴行业之一,迅速茁壮的会展业主动提出“社区导赏计划”,引导海内外客商到官也街等具特色的旧区游览、消费,拉动周边产业尤其是社区经济。

  这项计划于2015年提出,当年就有一万多名客商参与。何海明说,以往,参展客商消费多在集酒店、会展、休闲、表演元素于一身的路氹金光大道,但他们也希望体验澳门这座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小城不止有历史建筑、遗迹,还有包容和谐的居民,以及众多米其林推荐餐厅和星级餐厅。为找回快要失踪的土生葡菜,本地旅游局和澳门旅游学院还特别协助土生葡人美食联谊会整理菜谱、推广其文化。

  如今,每项会展筹备时,客商都会收到预先报名通知,可选择他们青睐的社区导赏路线。不管是官也街的葡国餐厅,还是钜记、咀香园等老字号手信店,都估算会展客商消费额是一般旅客的三倍。这得到了澳门统计局资料印证,2018年访澳旅客人均购物消费为916澳门元,会展客商人均3506元。

  作为会展专才被引进澳门之前,还在深圳工作的何海明曾出差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发现当地已经转型,从博彩业变成一个会展中心。他相信,澳门也会向多元、多彩的城市发展。2001年来澳时,他调查发现,本地主要有两个相对出名的小型展会,每年会议或展览项目不足100个。

  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提出“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体,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后,澳门20多个会展企业成立协会,开始培训人才、积蓄力量。当2007年首个大型会展场地——威尼斯人会议展览中心落成启用,打破场地局限的会展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何海明说,数量增加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质量提升。2015年之后,特区政府对接中央系列惠澳政策,提出“会议为先”的会展业发展策略,支持业界竞投更多具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向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展销方向迈进。现在,澳门已有八个受到国际展览业协会认可的重要展会,包括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澳门航空展及澳门休闲科技展等。

  2002年澳门统计局首次将会展业列入统计,当年有近260个项目,从业者约200人,产值不及5000万元;到去年,1427个项目已可带来38.4亿元产值,占本地GDP约0.9%,从业人员逾3000人,拉动了酒店、旅游、社区、银行、物流等消费的提升。去年8月,国际展览业协会发布的《第14版亚洲贸易展览会研究报告》称本地为过去五年亚洲表现最出色的展览市场。

  会展业步入稳健、可持续发展阶段,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最难得的,是这一后起产业有心照顾周边,带给本地居民与各行业多种获得感。

  譬如,会议展览活动一般在平日举办,不增加澳门周末的承载负担,有平衡旅游业营运的效果;会展客商不仅为社区带进更高金额的消费,且涵盖文化、科技等更多样化消费类型,还有对外宣介、推广澳门的效果;会展协会“活力澳门推广周”,带动小微企业到内地扩销路、找合作伙伴,内地企业前往葡语国家投资,也知道专程到澳门寻企业、人才提供法律等方面服务。

  何海明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令区内城市之间各业合作更行紧密,并且可以错位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如会展业已开展“一会展两地”“一程多站”“巡回办展”等合作,珠海澳门还有会展公司合资组成新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未来可期。(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