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 一国两制伟大创举
澳门教育:书写“一国两制”传奇
发布时间: 2019-12-10    作者: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1版) 2019-12-07
  字体:(     ) 关闭窗口

  “10年任期内,我最满意的是澳门的教育政策。”日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举行记者会总结10年施政工作时,应询如是表示。

  崔世安指出,教育是长期系统工程,乃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基石,也是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澳门特区政府向来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如今的澳门,市民从3岁至18岁均享有免费教育福利,高中学生升读大学率已经接近95%,全体就业居民中有近四成完成高等教育……这些让人羡慕的数字,如果放在20年前,澳门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是澳门的奇迹,更是“一国两制”的奇迹。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从踏入幼儿园伊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纳入正规教育系统的澳门孩子不需要掏一分钱学费,还能获得特区政府提供的多项教育津贴。

  “在回归之时,没有人想到我们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澳门市民纷纷感叹。

  回归前,澳门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前,澳葡政府对华人教育的投入基本为零。当时公立中小学校只有10多所,仅收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的下一代,华人青少年只能花高价到私立学校读书。而当地高等教育的状况更是窘迫不堪,直到1981年才有第一所高校,还是私立的。

  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

  “澳门统筹用好内地和本地两种资源,调动政府、学校、社团、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教育培养网络。”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介绍,从2007年开始,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阶段;2008年起,澳门进一步调升免费教育津贴金额,高中教育阶段的每班津贴金额为79万澳门元,初中为68万澳门元,幼儿园和小学为50万澳门元。

  目前,澳门免费教育网络已覆盖公私立学校总数近95%,受惠学生人数约为74000人。国际经合组织推出的历届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澳门当地15岁学生在科学、阅读、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

  免费,只是澳门教育巨变的一方面。为使澳门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入读内地优秀大学,教育部大幅调整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政策,并原则上对澳门学生开放所有专业。现在共有88所内地高校参与,澳门保送生名额亦由2012年的500名,逐步增至2019年的1115名。

  澳门学生赴内地上大学,已经成为澳门与内地紧密合作、共融互通的标志性图景。就读内地的澳门学子学成返澳,陆续成为澳门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澳门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支撑。

  开启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2019年特区政府财政预算中,仅澳门大学一所公立大学,就获得预算27亿澳门元。

  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探索成果丰硕,澳门特区政通人和,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澳门大学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私立东亚大学,学生只有数百人,面积只有0.05平方公里,有校无园。直到1991年,为配合澳门政权移交过渡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澳葡政府收购了东亚大学,并更名为“澳门大学”,才成为澳门唯一的公立大学。

  1999年12月20日以后,这所因回归而生的大学,才真正走上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并在中央和特区政府支持下,不断加速发展。目前,澳门大学在校生约1万人,有7个学院、21个系、10个住宿式书院,还有中医药、集成电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只有60多万人口的澳门,已拥有10所高等院校,4所公立,6所私立。其中,包括综合性教学和研究双结合的大学,如澳门大学;亦有应用教学为主的多专业理工学院,如澳门理工学院;以及专业专科的院校,如旅游学院和镜湖护理学院,呈现全面和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澳门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向着普及阶段迈进。目前,在澳门就读的大专学生逾34000人,教研人员近3000人,高教课程达280个。对比特区成立初期,课程数量增加约50%,教研人员和学生均增加近三倍。

  回顾澳门教育在回归之后的发展历程,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深深地感受到,国家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他说:“澳门本身发展空间有限,想要走到世界前沿,只有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前景。”

  内地、澳门教育交流合作结硕果 

  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宋朝历史入手,解读“一国两制”的基本知识和意义,从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角度,来自湖南岳阳市的历史教师谢试矛,为澳门粤华中学的同行们进行教学示范。

  2017年9月,谢试矛参加教育部和澳门教青局合作的“内地优秀教师赴澳指导交流计划”来到澳门,协助提升澳门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效能。

  2008年起,在教育部的协助下,澳门教青局新推出“内地优秀教师来澳交流计划”。内地每年推荐2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澳门一些学校驻校,指导教学,推广教育理念,帮助培养学生,把内地教育改革的经验带到澳门。

  血脉相连,让回归之后的澳门与祖国,从官方至民间,从粤澳至各地,实现了多层面、多形式的教育合作,收获了硕果累累,增进了同胞真情。

  早在2003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访问澳门时,就向澳门教育界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即提出依托内地的教育资源,把澳门的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轮训一遍。2004年启动的澳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将澳门中小学的骨干教师送至北京、南京等地培训。至2009年,这份礼物已经演变成“大礼包”,除语文外,澳门中小学数学、地理、科学、自然等学科,甚至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基本上都到内地轮训了一遍。

  历史长河中,20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回归祖国这20年中,澳门教育却交出一份让世界惊叹的亮丽答卷。

  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崔世安曾多次强调,澳门的发展成就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发生在澳门教育领域的变化,则更鲜活、具体地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宋永华感慨地这样说。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1版)

  “10年任期内,我最满意的是澳门的教育政策。”日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举行记者会总结10年施政工作时,应询如是表示。

  崔世安指出,教育是长期系统工程,乃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基石,也是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澳门特区政府向来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如今的澳门,市民从3岁至18岁均享有免费教育福利,高中学生升读大学率已经接近95%,全体就业居民中有近四成完成高等教育……这些让人羡慕的数字,如果放在20年前,澳门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是澳门的奇迹,更是“一国两制”的奇迹。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从踏入幼儿园伊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纳入正规教育系统的澳门孩子不需要掏一分钱学费,还能获得特区政府提供的多项教育津贴。

  “在回归之时,没有人想到我们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澳门市民纷纷感叹。

  回归前,澳门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前,澳葡政府对华人教育的投入基本为零。当时公立中小学校只有10多所,仅收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的下一代,华人青少年只能花高价到私立学校读书。而当地高等教育的状况更是窘迫不堪,直到1981年才有第一所高校,还是私立的。

  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

  “澳门统筹用好内地和本地两种资源,调动政府、学校、社团、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教育培养网络。”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介绍,从2007年开始,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阶段;2008年起,澳门进一步调升免费教育津贴金额,高中教育阶段的每班津贴金额为79万澳门元,初中为68万澳门元,幼儿园和小学为50万澳门元。

  目前,澳门免费教育网络已覆盖公私立学校总数近95%,受惠学生人数约为74000人。国际经合组织推出的历届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澳门当地15岁学生在科学、阅读、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

  免费,只是澳门教育巨变的一方面。为使澳门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入读内地优秀大学,教育部大幅调整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政策,并原则上对澳门学生开放所有专业。现在共有88所内地高校参与,澳门保送生名额亦由2012年的500名,逐步增至2019年的1115名。

  澳门学生赴内地上大学,已经成为澳门与内地紧密合作、共融互通的标志性图景。就读内地的澳门学子学成返澳,陆续成为澳门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澳门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支撑。

  开启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2019年特区政府财政预算中,仅澳门大学一所公立大学,就获得预算27亿澳门元。

  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探索成果丰硕,澳门特区政通人和,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澳门大学前身为1981年创办的私立东亚大学,学生只有数百人,面积只有0.05平方公里,有校无园。直到1991年,为配合澳门政权移交过渡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澳葡政府收购了东亚大学,并更名为“澳门大学”,才成为澳门唯一的公立大学。

  1999年12月20日以后,这所因回归而生的大学,才真正走上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并在中央和特区政府支持下,不断加速发展。目前,澳门大学在校生约1万人,有7个学院、21个系、10个住宿式书院,还有中医药、集成电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只有60多万人口的澳门,已拥有10所高等院校,4所公立,6所私立。其中,包括综合性教学和研究双结合的大学,如澳门大学;亦有应用教学为主的多专业理工学院,如澳门理工学院;以及专业专科的院校,如旅游学院和镜湖护理学院,呈现全面和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澳门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向着普及阶段迈进。目前,在澳门就读的大专学生逾34000人,教研人员近3000人,高教课程达280个。对比特区成立初期,课程数量增加约50%,教研人员和学生均增加近三倍。

  回顾澳门教育在回归之后的发展历程,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深深地感受到,国家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他说:“澳门本身发展空间有限,想要走到世界前沿,只有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前景。”

  内地、澳门教育交流合作结硕果 

  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宋朝历史入手,解读“一国两制”的基本知识和意义,从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角度,来自湖南岳阳市的历史教师谢试矛,为澳门粤华中学的同行们进行教学示范。

  2017年9月,谢试矛参加教育部和澳门教青局合作的“内地优秀教师赴澳指导交流计划”来到澳门,协助提升澳门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效能。

  2008年起,在教育部的协助下,澳门教青局新推出“内地优秀教师来澳交流计划”。内地每年推荐2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澳门一些学校驻校,指导教学,推广教育理念,帮助培养学生,把内地教育改革的经验带到澳门。

  血脉相连,让回归之后的澳门与祖国,从官方至民间,从粤澳至各地,实现了多层面、多形式的教育合作,收获了硕果累累,增进了同胞真情。

  早在2003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访问澳门时,就向澳门教育界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即提出依托内地的教育资源,把澳门的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轮训一遍。2004年启动的澳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将澳门中小学的骨干教师送至北京、南京等地培训。至2009年,这份礼物已经演变成“大礼包”,除语文外,澳门中小学数学、地理、科学、自然等学科,甚至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基本上都到内地轮训了一遍。

  历史长河中,20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回归祖国这20年中,澳门教育却交出一份让世界惊叹的亮丽答卷。

  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崔世安曾多次强调,澳门的发展成就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发生在澳门教育领域的变化,则更鲜活、具体地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宋永华感慨地这样说。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1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