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澳门回归10周年专题
澳门10年 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 2009-12-20    作者: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回归祖国后,澳门迅速走出回归前长达数年的经济衰退,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2008年,人均GDP达到3.9万美元,约为1999年的3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超过新加坡和文莱。

  在中央政府力挺下,特区政府还重拳出击,迅速改善了回归前社会治安失控的状况。纵火、绑架、杀人、黑社会枪战,不再是澳门的代名词。今天的澳门,精致祥和,被海内外舆论称为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今年第三季度,澳门居民个人幸福指数(PWI)为66.7,国家幸福指数(NWI)为63.7,均为回归以来最高。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走在澳门街头,听到当地百姓说得最多的,就是“幸福”和“快乐”。

  有人说,回归以来,澳门的成长变化,如“变形金刚”一样神奇,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地域狭小、资源有限、人口稠密、人才不足的澳门,在短短10年间,迸发出勃勃生机,稳步前进,快乐成长?

  回望10年风雨征程,来自澳门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答案简单明了:澳门的成长,源于祖国的强力支持。

  特区成立之初,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随后非典疫情接踵而来,澳门经济一时陷入困顿。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等,迅速帮助澳门经济扭转颓势,走向恢复、发展。

  世事难料,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给澳门经济再次带来巨大挑战。中央政府又一次及时援手,宣布了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9项具体措施,帮助特区应对危机。

  2009年,国家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澳门的重要举措——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CEPA补充协议六》,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批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为澳门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而空间,一直是澳门人最强烈的渴求。回归之初,澳门土地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太小”,已成为澳门发展最大的瓶颈。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几次批准特区政府填海造地,使澳门土地面积增长到目前的近30平方公里。澳门这个“变形金刚”,真的在不断“变形”。

  2009年11月30日,澳门再获中央大礼。这一天,国务院批复同意澳门特区填海造地361.65公顷,用于建设新城。“变形金刚”的这一次“变形”,使澳门的土地面积在一夜之间又扩大了八分之一,更让人们对澳门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空间。

  回归10年来,背靠祖国,澳门得以一次次从容应对危机和考验,在曲折坎坷中一次次华丽变身,不断前行,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对此,澳门居民看得比谁都清楚。他们最知道,澳门每一次转危为安的背后,都凝聚着祖国的关爱与支持。

  “澳门的命运永远和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杨允中一语中的,“强大祖国,永远是澳门的坚强后盾,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