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媒体评论
新华时评:改作风要走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 2013-07-04    作者:吕梦琦    来源:新华网 2013-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指出下一步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把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改作风要走群众路线,要始终心系群众福祉,以民意考量实绩,以群众满意度检验改作风效果,让广大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党的优良作风都必须从人民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侵害党的肌体,说到底,就是因为脱离了人民群众,用错误的金钱观、权力观、政绩观代替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改进作风必须走群众路线,正视群众诉求,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产生不了好影响、好效果。当前,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生存环境破坏、暴力征地拆迁、收入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普遍存在。改进作风,首先就要敢于直面这些群众反映最突出的矛盾,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敢不敢于、善不善于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作风好坏最好的试金石。没有过硬的作风,就化解不了这些难题,也无法赢得群众信任、经得住民意考量。

  改进作风,还应广纳民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要破除“四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必须以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还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将党员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多听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真实感受,多听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不管是党员干部开通微博多与网民在线交流,还是轻车简从多到基层去走一走,都会对于改作风起到良好效果。我们相信,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地改作风,才能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

  党与群众就是鱼水关系。唯有群众才是改进作风最好的“清洁剂”和评价者;也唯有依靠群众,才能使改作风收到实效,赢得民心,成为党永葆青春的源泉。(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吕梦琦)

   (责编:程宏毅、赵娟)
    1. 践行群众路线要多走“群众走的路”
    2. 新阶段的群众路线和中国共产党
    3. 郑必坚: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5. 新时期要走好 “网络群众路线”
    6.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7.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群众路线指向
    8. 让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焕发生机
    9.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0. 让网络群众路线直通民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