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
发布时间: 2013-08-22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8-2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这是人情往来的时节,也是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高峰期。中央纪委日前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这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纠正“四风”的实际行动,它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正常的礼尚往来并非不可。但礼尚往来一过头就成了挥霍。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慷国家之慨、结私人之谊,导致月饼越来越昂贵,包装越来越豪华。群众批评“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商家感慨“月饼越贵越好卖”,媒体曝光“送礼车导致大中城市逢节必堵”。这已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四风”的表现。古人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奢侈的利益输送不是中秋节的本义,铺张的公款送礼更会让传统文化的韵味变质。过度的月饼包装浪费资源,让中秋的人情变味。任由豪华月饼因公款送礼大有市场,有悖中华民族中秋佳节本义,败坏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人民群众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最盼的是动真碰硬,最怕的是虚晃一枪。公款送礼,一掷千金、奢华铺张,是典型的奢靡之风。中央纪委提出的明确要求,正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即查即纠,立行立改。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律己以严、从我做起,坚决不用公款送礼;同时,要敢抓敢管,坚决禁止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中秋公款送礼要加强执纪监督,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作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中秋之后看国庆,元旦之后盯春节,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坚持到底、久久为功,坚决刹住公款送礼奢靡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节。
    1. 月饼保质期长短与品质无关(深阅读)
    2. 消除“四风”变种需对症下药
    3. 树节俭之风关键要从实在处抓起
    4. “三个回归”:全面从严治党结出的累累硕果
    5. 整治“四风”变种 需有“打地鼠”智慧
    6. 规范小细节 改变大风气
    7. 高波:治标如何为治本赢得时间
    8. 陈小菁:警惕腐败现象借过节反弹
    9. 专家解读:全民如何摆脱送礼焦虑?
    10. 转换消费主体提振内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