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媒体评论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查找问题要触动灵魂
发布时间: 2013-09-09    作者: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3-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要以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和动真碰硬的精神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是中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查找问题准不准、实不实,是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直接决定着后一阶段整改落实的顺利进行。

  目前,各地各单位普遍对班子和个人问题进行了梳理,但也存在查找问题不准、不实的倾向:有的避重就轻,谈工作问题多、触碰“四风”问题少,笼统问题谈的多、具体问题涉及的少,谈“共性”的问题多,谈“个性”的问题少,强调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有的见事不见人,只查问题不查原因,只查表面不查实质;有的对人不对己,谈别人问题很擅长,找自己问题就“外行”,自己美得不得了,别人都是丑八怪,等等。

  查找问题不准、不实,根子在于没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理想信念淡漠,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化,就会“走神”、“散光”找不准问题,不敢担当回避问题;私心作怪,就会顾及个人、小团体利益,怕直言不讳得罪人、丢选票、影响仕途;讳疾忌医,就会怕丢面子不想找问题,或只找容易解决的问题,不敢触及深层次矛盾;不以为然,就会看不到问题,轻描淡写、自以为是地想当然。事实上,问题客观存在,既不会因揭短亮丑而放大,也不会因刻意掩饰而缩小,更不会因有意回避而消失。藏着掖着,只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小问题淤积成大问题,大问题弄成无法收拾的问题,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查找问题必须动真碰硬、敢于交锋,防止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

  查找问题要触动灵魂,就要紧扣“四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找病症,破除习以为常的思想认识。“问题”常常“躲”在“习以为常”的背后,反对“四风”的最大难点,也正是由于习以为常的心理作祟。感觉不是问题,往往是很严重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不能以惯性思维,把习以为常的问题看作是对的。俗话说,红灯闯多了,难免要出车祸。那些落马官员,哪个不是从“不以为然”开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呢?因此,从“良好”的自我感觉中清醒过来,正视“四风”问题,边查边改,方为上策。

  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解剖刀,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出击,解剖自己、查找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查找,自己解决,这样最主动最有效。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照镜子要自己照,正衣冠要自己正。主动出击,才能牢牢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积极稳妥地解决问题。反之,不是主动直面问题、发现问题,矛盾来了,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最终不仅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可能使问题激化,造成矛盾冲突,甚至引发对立。因此,所有轻视的思想、观望的心理、敷衍的态度、担心的情绪,都必须加以克服。

    1. 践行群众路线要多走“群众走的路”
    2. 新阶段的群众路线和中国共产党
    3. 郑必坚: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5. 新时期要走好 “网络群众路线”
    6.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7.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群众路线指向
    8. 让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焕发生机
    9.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0. 让网络群众路线直通民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