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中央精神
特别关注:31位省(市区)委书记的群众观
发布时间: 2013-10-31    作者:    来源:党建 2013-10-31
  字体:(     ) 关闭窗口
  01 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
  必须深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党的群众观点,是党的宗旨,是立党兴国的根本,也是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当前,天津的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洁净的空气、水源和安全的食品,因此,市委作出了建设“美丽天津”的决定,开展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机动车管理及食品安全等工作。建设“美丽天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凝聚了群众的强大共识,全市“同呼吸、共行动”,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共同奋斗。这也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我们的工作要让群众满意,必须深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然,只是我们自己忙忙碌碌,群众不买账,就是最大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02 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孙政才:
  胸中始终有大局心里时刻有群众胸中始终有大局,心里时刻有群众,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应当成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基本信条和行为规范。胸中始终有大局,就是要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明政治纪律,端正思想路线,强化宗旨意识,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加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全身心投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心里时刻有群众,就是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切相信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一切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服好务。
  03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
  要与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新疆工作,我们体会:必须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热爱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尊重、理解、欣赏、包容的态度密切同各族群众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蹲点调研察民情,进村入户“接地气”,直接了解了老百姓“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感受了群众的喜怒哀乐。床板硬了,距离近了;汗水多了,心贴近了。无论现代通讯多么发达,无论情况怎么变化,都不能取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接触。只有真正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与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才能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04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
  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当前作风建设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说到底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带来的。脱离实际,各种虚的、假的、空的东西就会多起来;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会大行其道;看不到真实的国情,体会不到人民群众的疾苦,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会愈演愈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作风,十分关键的是要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听民意、谋实策。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出台重大决策、布局重大项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决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要坚持用结果说话,重实干、重实效,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和政绩导向。
  05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
  满怀群众感情 增强工作激情能够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是我们人生的最大幸运。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捧出一颗心来建设好首都、服务好群众,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时刻牢记首都职责使命,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勤勉敬业,扎实做好首都各项工作;要有动真碰硬的豪情,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善于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全力破解制约首都科学发展的难题;要有奋发有为的激情,坚持把“建首善、创一流”作为工作的基本标准,把维护首都人民的福祉作为工作的基本追求,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06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韩正: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观点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观点。牢记群众观点关键有三。一要不断学习,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撑,没有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动,我们党就失去存在发展的根本基础。
  二要深入实践,融入到群众中去,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一道干事做活中磨炼群众意识,增强群众观点。群众观点不会从头脑中自然产生,只能在投入群众伟大实践中培养,在基层一线历练和长期为群众服务中积累。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在深入群众、长期实践中才能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三要自觉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心中都要装着群众,做决策、定政策、抓工作、办事情,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努力发挥群众主体地位的作用,广泛接受群众评判监督,在切实为人民谋福祉的实际工作中去体验真谛。
  07 河北省委书记 周本顺:
  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人生信条和追求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要有一颗为民之心。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才能思人民之所思,乐人民之所乐,忧人民之所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也看成群众,用心为人民做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好地符合群众意愿,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要有一股务实之风。共产党干部的职责就是干事,威信是干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群众满意度也是干出来的。
  要有一身清廉之气。对共产党人来说,清廉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简朴是一种有形的风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真经”。
  08 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
  要培养一份忠实而诚挚的群众感情
  我出身农家,当过农民,对劳动的艰辛、对农民的致富,有着切身的感受。针对山西农村贫困人口比较多的现状,我倡导6000多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住村包村增收活动。我自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八进武乡县砖壁村,与村里的群众共商发展之策,共谋富裕之路,并且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深深体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要紧的是要培养一份忠实而诚挚的群众感情。有了这些感情,你就能与群众感同身受,以群众苦为苦,以群众忧为忧,以群众盼为盼,就能与群众心与心相通,心与心相连,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09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王君:
  要把根扎在群众中
  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必须把根扎在群众中。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见群众所需而生使命感,知群众不满而生失落感,闻群众有怨而生危机感,悟透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的真谛,才能在服务群众中培植真感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察民情以增思想力,解民忧以增攻坚力,暖民心以增亲和力,悟透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的真谛,才能在服务群众中磨炼真本领。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政有所失问于民,需有所惑问于民,计有所困问于民,悟透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真谛,才能在服务群众中增长真见识。
  10 辽宁省委书记 王珉:
  只有与群众同频共振,才能同舟共济
  定准位子。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也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当你不把自己当群众,群众就把你当“官僚”,就会疏远你、畏惧你,甚至怨你、恨你、骂你。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离开大地的“安泰”,失去力量源泉。
  摸清脉络。要知道群众缺啥、忧啥、盼啥,切记“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古训。为群众办事,最忌装模作样、造势作秀。我们要真正“沉”下去,常走走群众的路,常坐坐群众的炕,常聊聊群众的事,只有与群众同频共振,才能同舟共济。
  尊重民智。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发展的思路、办法要到群众中找答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尊重发展。只要不做拍脑袋想点子、拍胸脯壮胆子、拍屁股撂担子的“三拍”干部,改革发展就能阔步向前。
  11 吉林省委书记 王儒林:
  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忘本
  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忘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一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确保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都以群众为念、以群众为重。二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锐意探索,改革创新,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三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四要增强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五要改进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走进群众、亲近群众,实实在在地与群众增进感情。六要着力改进作风,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服务人民、取信人民、凝聚人民。
  12 黑龙江省委书记 王宪魁:
  应放下架子,情系老百姓、躬耕黑土地
  做好民生工作,既是财力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更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为解决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我在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对这“两低”群体补贴没有按规定匹配到位,基本都是国家和省级投入。随后我们制定了各级政府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增长幅度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地方投入到位。我体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果各级财政紧一紧,舍得为群众花钱,就能办很多实事。这说明我们还是把民生工作当任务来完成,还没有倾心倾力、带着感情去做。应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着力保障最基本民生,不断扩大普惠性民生,积极发展高水平民生。应放下架子,情系老百姓、躬耕黑土地,翻翻民生台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生实情。应把各地民生投入账本晒一晒,坚决防止惠民政策打折扣,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龙江人民。○
  13 江苏省委书记 罗志军:
  把所做的一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最近三年,我每年都按省委“三解三促”的工作要求集中5天时间到农村基层去驻点调研,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就是当我握着一双双粗糙的手、面对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与质朴的村民同坐一张板凳拉家常的时候,特别是与他们一同耕种、一同收获的时候,与平时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批文件、辗转于各个会场听汇报作讲话、忙忙碌碌陷于各种事务和接待的时候,对“群众”二字的真切感是大不相同的。无疑,在前一种境遇之下,我们会有更多的自觉。也正是在与平常百姓的朝夕相处中,从“解剖麻雀”的思考探询中,我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真知,这就是:以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把我们所做的一切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14 浙江省委书记 夏宝龙:
  要用心浇灌出血浓于水的干群亲情
  牢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关键是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要在“密切”上下功夫。联系群众就像走亲戚,越走越亲近。要“用脚步丈量民情”,少开会、多干事,少呆机关坐班、多走小巷小道。要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建立乡镇干部联村联企制度,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制度,做到“提情知人、提人知情”。服务群众要在“具体”上做文章。树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打好治水、治污、治堵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组合拳”,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纠“四风”上取得实效、取信于民,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用心浇灌出血浓于水的干群亲情。
  15 安徽省委书记 张宝顺:
  要尊民、亲民、为民
  诚心实意尊重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主人。我们始终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近年来,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上,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
  满怀真情亲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从2011年起,我们在全省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动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四向”要求,即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心一意为了群众。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加大财力保障民生支出,大力度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把建设美好乡村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16 福建省委书记 尤权:
  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科学发展的大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福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福建人民长期不懈努力保护下来的,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的结果,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潜力空间。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转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坚持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福建。
  17 江西省委书记 强卫:
  永远与群众心心相印
  “饮水思源”是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忘记,是群众哺育了我们党,成就了我们的事业。要把群众当作最亲的人,常来常往,嘘寒问暖,真切体验他们的苦乐酸甜,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群众是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也是心明眼亮的“裁判员”。要俯下身子当学生,从群众的实践中取真经、长智慧;更要请群众来监考、来打分,促使我们干好每一天、做实每件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但如果发展不能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不能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这绝不是好的发展。对于百姓普遍关切的问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比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问题,等等,我们都要时时刻刻放心上,绞尽脑汁抓落实,真正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万家忧乐到心头”。
  18 山东省委书记 姜异康:
  党员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常怀公仆之心,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始终和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干。强化公仆意识,就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职责,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常怀公仆之心,就要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化为实际行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多为群众办实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当好人民公仆,就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奋敬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作风的侵袭影响。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导向,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19 河南省委书记 郭庚茂:
  让老百姓高兴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和心愿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反仆为官,对群众热衷于管、治而不是诚心服务,谋取特权而不讲平等。究其根源是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
  共产党的干部跟老百姓中间不能隔着一道墙。要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深入了解群众最难办的事情是什么、最应该办的事情是什么、最需要让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是什么,让群众有事能找到人、有话有地方说、感到不公有人评理。
  要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即使思路和想法是正确的,倘若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认同,那就说明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绝不能和大多数群众顶牛,更不能强行蛮干。
  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真正受益者,既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又实现好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
  20 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忠: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
  当前,一些同志“四风”问题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办事不尊重群众意愿,工作不深怀群众感情,归根到底是将自己置于群众之上,脱离群众,没有从思想深处弄懂“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重大问题。弄明白“我是谁”,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主体。在群众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是公仆。弄明白“为了谁”,将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试金石。弄明白“依靠谁”,始终扎根群众中间。要相信,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源于群众的力量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更珍贵持久。
  21 湖南省委书记 徐守盛:
  为民造福是领导干部的价值所在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身居何位,都只是普通大众的一分子,既根植于百姓,又终将回归于百姓。
  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首先要对下负责,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对老百姓负责,为老百姓办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每天醒来,首先想到的、思考的,肯定是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省吃俭用培养的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工作,做工挣钱有没有好的门路,路上堵不堵、安不安全,等等。我们既要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更要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
  政声人去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既是老百姓的福祉所在,也是领导者的价值所在。
  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
  以敬畏和感恩之心服务群众
  领导干部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都是从群众中产生、成长起来的,离职退休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归群众。走上领导岗位时间长了,平常心就少了,往往容易脱离群众。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敬畏和感恩之心。没有敬畏,就可能自我膨胀、行为失范;缺乏感恩,就可能忘乎所以、不知所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正是这样产生的。敬畏群众,我们就不能敷衍群众、应付群众、辜负群众;感恩人民,我们就必须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报答人民。身为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倾听群众呼声,善于从群众的批评、埋怨甚至责骂中反思自身的工作,多干那些受群众欢迎、让老百姓受益的事,设身处地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23 海南省委书记 罗保铭:
  带着感情、放下架子,与群众心心相印
  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坐久了,不知不觉就有了一些特权思想,跟群众距离远了,感情生分了,缺乏与群众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针对脱离群众的危险,进行的一次自我反省、自我纠偏,是一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洗礼的及时雨。
  带着感情、放下架子,深入最基层,深入最贫困、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心心相印血肉联系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我们科学决策的源泉。多跟群众促膝谈心,拜群众为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当成自己的事,庖丁解牛,勇于担当,用解决群众急需困难和问题的实效履行共产党人的天职。
  24 四川省委书记 王东明:
  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通过正确决策、努力工作来推动发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党委、政府根本职责之所在。把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结合起来,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决策,带领各族群众向着正确方向前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大的务实为民。
  民生连着民心。百姓的需求是具体的,为民谋利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平时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群众有灾有难的时候,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豁得出去,与群众休戚与共,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稳定是福,动荡是祸。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群众的利益也必然遭受损失。做稳定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做群众工作。有些工作出发点是好的,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我们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代替群众作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民心、赢得支持。
  25 贵州省委书记 赵克志: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心到才能接地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为总载体,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解决好接地气的问题。
  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26 云南省委书记 秦光荣:
  把群众路线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来秉持审视历史,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像我们党这样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都没有像我们党这样完全地、彻底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脱离了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生命力。在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刻,必须保持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牢牢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幸福生活共同奋斗。因此,我们要把群众路线作为最重要的执政理念来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立场来坚守,把群众路线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来秉持,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的思想土壤。
  27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陈全国:
  反分裂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支持和拥护西藏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斗争的焦点是争取人心,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治边稳藏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干部驻村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方法,把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途径,把城镇网格化管理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载体,把创建“先进双联户”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抓手,把领导干部“结对认亲交朋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作风,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切实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和钢铁长城。
  28 陕西省委书记 赵正永:
  端端正正地坐在绝大多数群众一边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时期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体会,就是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投入全部精力、丝毫不能保留,就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坚持民生优先,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
  要敬畏人民、服务人民,使自己和群众的心贴得紧些紧些再紧些,和群众的距离拉得近些近些再近些。当前,“群众”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而是由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认清群体、区别对待,始终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绝大多数群众一边。要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容易被社会淡忘的群体身上,代表和维护好社会底层群众和收入在平均水平线以下群体的利益。
  29 甘肃省委书记 王三运:
  “群众”二字重千钧 民生问题大于天民者,邦之本。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根本的在于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键在于坚持笃学善行、知行合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历史使命,面对甘肃经济社会欠发达、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情实际,我们必须把推进扶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把联村联户行动作为有效载体,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难得契机,让接地气、察民情成为工作常态,让解难题、排民忧成为行动自觉,让抓落实、促发展成为价值追求,真正甩开膀子、干出样子,以科学发展的业绩丰碑赢得百姓的口碑心碑,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30 青海省委书记 骆惠宁:
  我愿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人民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省份。树立群众观念,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紧紧依靠各族群众,不断夯实反分裂斗争的坚强防线;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有了切实保障。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讲群众观点,就要保护好“三江源”,为中华民族筑起生态安全屏障。青海自然条件艰苦,讲群众观点,就要有奉献精神,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我愿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人民。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李建华:
  群众观的核心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新时期树立党的群众观,核心是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时刻把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在发展。谋发展、做决策要从群众的愿望出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科学发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要时刻想着群众,紧密联系群众、贴近群众,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既要把群众关心的致富大事抓好,也要把群众身边的具体小事解决好,通过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的实事,逐步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实现美好梦想。
  (记者 翁淮南 刘文韬 张纪 组稿)
    1. 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 周祥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4. 培育人民群众的国家治理主体意识
    5. 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6. 黄艳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7. 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8. 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信赖
    9.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10.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