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姜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光辉典范
发布时间: 2021-04-28    作者:姜辉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4-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出版,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部通俗鲜活的重要辅助读物。这本书不仅系统展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而且深刻诠释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光辉典范。 

  1、创造性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并得到了创造性坚持、运用和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品格,彻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比如,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人民对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评判作为最高标准;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一系列重要理念观点,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 

  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特点,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体现了继承与创新、量变与质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根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理,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特别是注重防范化解任何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等等。 

  坚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坚持系统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思考;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等等。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娴熟运用,充分体现了长期执政和治国理政的高度自觉和高超艺术。 

  2、坚持正确的大局观、时代观、历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科学理论,贯通中国和世界,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时代意义、历史意义。 

  坚持正确的大局观,从整体上把握和谋划党和国家事业。“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大局观,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全面发展的观点,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领导干部要“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比如,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局观、全局观。 

  坚持正确的时代观,在回答时代课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在伟大时代应运而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实践,共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成功解决时代问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他强调,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3、秉持践行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时也彰显格局、境界和胸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又饱含着崇高价值追求和真挚情怀,充分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高尚品格、责任担当、人格魅力、崇高风范。 

  秉持人民情怀,牢记人民至上。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他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这些质朴真情的话语,传递着念兹在兹、贴心交心、亲民忧民的恳切真挚,集中表达了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和最深厚的人民情怀。 

  秉持家国情怀,做到爱国爱家相统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他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诠释了爱家爱国相统一的关系,彰显了至深至真的家国情怀。 

  秉持天下情怀,通过自身发展造福人类。中国人自古就有“四海一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并切实贯彻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不断造福人类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天下情怀的理念表达和实际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