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发布时间: 2021-08-18    作者:申富强    来源: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家谱”,也是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红色家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她保持敬畏之心。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历史新起点上,回顾其成立及其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从中汲取不懈奋斗继续前行的“精气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读红色血脉,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始终把握历史主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醒过来了

  中国产生共产党,是旧中国当时特殊国情的历史必然,是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苦苦探寻民族翻身解放光明道路的历史必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第一个里程碑。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一个能够唤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领导力量

  1840年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70年间,旧中国平均每隔10年就要遭受一次侵略战争的蹂躏,并在帝国主义强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挽救被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民族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都壮志未酬,无论是“太平天国梦”“君主立宪梦”还是“议会共和梦”,最后无不以梦碎而告终,不仅没有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反而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解放的梦想愈加艰难。“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被压迫的水深火热和黑暗贫穷落后之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

  (二)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在北京,李大钊1918年组织了“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组织了包括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罗章龙在内的“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同年12月,又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在上海,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杨明斋等为核心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武汉,1920年2月,恽代英等人组织了利群书社,后又与林育南、李求实等人建立了共存社。在长沙,1920年夏,从北京返回的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创办文化书社。在天津,1919年,周恩来等先进分子创办了觉悟社。在济南,1919年冬,一些进步分子开办了齐鲁报社(次年改为齐鲁书社);1920年初,邓恩铭等人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崭新的革命思想给在漫漫长夜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1921年1月,恽代英受陈独秀委托翻译的考茨基《阶级争斗》一书,由新青年社出版。该书首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影响深远。毛泽东曾经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他自从1920年第一次看过《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三本书之后,便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③,无论在何等艰难困苦面前就没有动摇过。

  (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规定了党的纪律。中国产生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必然。1921年7月16日到21日,恽代英在湖北黄冈成立了共存社,宗旨为“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和奋斗目标高度一致。恽代英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停止共存社活动,其成员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④

  (四)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⑤在遭遇大革命失败等一系列挫折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了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通过“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明确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政治方针,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乡村为中心夺取城市政权、党的领导与武装斗争等方面的正确主张,已经为广大党内同志所接受,基本形成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共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开辟,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五)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团结的统一战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顽的,无产阶级如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和坚定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为创建新中国提供了思想舆论和政治准备。

  (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开始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革命联合战线反抗帝国主义。土地革命时期,又独立承担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遵义会议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全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先进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争取革命领导权,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强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⑥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并强调“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⑦确保了党的领导集中统一,为全面执政作好了组织准备。

  历史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醒过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顺应历史潮流,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第二个里程碑。历史事实证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力地保障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环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和安宁。然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新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毅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军事、政治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国内,党和政府领导群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各条战线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担任战地运输和医疗服务及勤务工作,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战场作战,促进了国内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⑧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存在代差的不对称战争。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能霸占一方土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经此一战,有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⑨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聚万众凝于一心,不失时机地进行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运动,促进了新中国各项事业除旧布新。1953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顺利实现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以“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组织实施了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逐步过渡。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以苏为鉴,探索符合新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成为党执政后面临的全新课题,一切都需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去探索。“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⑪对此,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⑫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更加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次年,针对国际上“波匈事件”的影响以及国内出现的一些不安定情况,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新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1959年底到1960年初,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他指出:社会主义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1961年,他又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⑬ “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⑭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应当采取“两步走”的战略,比较完整的、初步的表述,较早见于1963年八九月间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其中讲到: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走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步,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在1964年12月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两步走”战略作了完整、准确的表述。这就是:“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这些认识,为后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不懈探索,有益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实践和创新发展。

  实践证明,从1952年到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11.2%⑯,已经能够制造国内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近90%的产品。小学在校生从2439万人发展到1.5亿人,中学在校生从103.9万人发展到5836.5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1.7万人发展到67.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0%以上。截止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达3200亿元,固定资产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起来总量的25倍,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1%⑰。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煤炭、电力、钢铁、汽车、飞机、造船、精密仪表、化学等制造业,并独立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在“一穷二白”特殊国情和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段性胜利,这些独创性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民实现了从醒过来到站起来的历史飞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

  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确立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三个里程碑。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思想大解放为恢复实事求是的政治路线创造了条件

  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两个凡是”的影响,如何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继续前进,成为历史转折的关键。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在全党全国各领域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提供条件。针对这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所遇到的一些反复和障碍,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⑱邓小平的态度鲜明地并且充分地肯定了这场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同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进行改革步入新发展模式、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率先在农村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深深影响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对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随着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央审时度势,将改革全方位推进。党的十二大召开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并以此推动了国内其他领域的改革工作。随着对内改革工作的推进,对外开放也随之产生了重大突破。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相继提出希望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中央给地方更多自主权的设想,中央对此表示支持,同意两省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党的十二大后,对外开放由点到面全方位推进,开放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也随之推进,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等一批批科研专项相继颁布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工程、可持续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先后落地生根,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系统的战略擘画为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提供重要保障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承续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蓝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综合考虑国家实际发展情况,确立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并初步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科学阐述,并正式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发展战略的形成,为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随着“三步走”战略前两步走目标的初步实现,进一步将第三步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十分必要。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形势发展和人民期待,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调整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深化了现代小康的内涵。

  实践证明,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截至2012年,中国的GDP现价总量为519470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创,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强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实干苦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在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昂首阔步踏入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四个里程碑。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继续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

  “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⑲改革开放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肯定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力发展方式依旧粗放、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日益悬殊、贫富两极日益分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社会阶层之间矛盾日益增多等等。而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全局出发,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于历史实践经验,着眼于时代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了改革理论与政策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重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批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改革的实施方案相继颁布,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具体措施先后落地生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众多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新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二)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着眼重拾大国自信,紧扣时代脉搏,广泛凝聚共识,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为新时代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支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㉑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作了进一步细化:“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㉒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挑战和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处乱不惊,统揽全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精准研判形势,精心部署谋划,行动果断,发扬斗争精神,付出艰苦努力,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沉着冷静应对风险挑战,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载史册的答卷。在此基础上,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敢于自我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资产阶级执政党,还是社会主义执政党,其执政地位都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政治决心,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行动逻辑,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以身作则,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深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截至2021年6月1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至少已有215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调查㉕。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健康向好的发展趋势,党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发展态势和伟大变革。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破冰突围,攻坚克难,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阔步昂首、满怀自信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结语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坚持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奋勇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其中,既有历经挫折而毅然奋起,亦有乘势发展而铸就辉煌;既有顺境之中阔步前行,亦有逆境之中绝地重生。百年党史,既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史,也是救国兴国强国的国家建设史,还是带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史。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㉖ “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㉗我们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上,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既要着眼于对已知规律的总结,也要注重对未知规律的探索,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凝聚起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的无穷力量。我们坚信,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伟大历史奇迹!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③《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22页。

  ④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1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9页。

  ⑦《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97页。

  ⑧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4日

  ⑨《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⑩《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2页。

  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339页。

  ⑫《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⑬《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0页。

  ⑭《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1页。

  ⑮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光明日报》2014年01月22日。

  ⑯柳建辉、曹普:《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1949—1976)》,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15页。

  ⑰卫兴华:《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经验评析》,《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3日。

  ⑱《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3页。

  ⑲《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08页。

  ⑳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32页。

  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㉒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28~29页。

  ㉓《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21年2月28日。

  ㉔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㉕《图说:大老虎陆续被打十八大、十九大以来落马省部级名单》,中国经济网2021年06月01日。http://district.ce.cn/newarea/sddy/201403/03/t20140303_2403198.shtml?Cjqp。

  ㉖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㉗习近平:《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求是》202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申富强,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道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