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9年度国际热点焦点问题学术研讨
可从三个角度观察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10-01-20    作者:张蕴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1-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如何看待东亚合作?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察: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先从“想干什么”的角度来分析。“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东亚合作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东亚共同体。尽管东亚共同体这个概念被接受,但如何落实这个构想出现了分歧。关于政治合作构架,从2004年就开始操作,但共识难以达成。在自由贸易区方面,由于认识上的分歧,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唯一取得新进展的就是金融货币合作领域。关于金融货币的合作,2003年启动“清迈倡议”框架,建立以双边互换货币协议为基础的机制,后来,双边变成地区多边机制,现在进一步发展成1200亿规模的外汇储备库。不过,尽管取得了进展,如何深化也有很多的问题,目标并不清楚,还在摸索往前走。
  从“要干什么”的角度分析,各国参与目的不一。东亚合作的基础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深,形成了东亚的生产网络。但实际上自由贸易区以多层框架的“东盟+1”为基础。中国于2000年提出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日本、韩国等国马上跟进。到现在为止,东亚地区完成了六个“东盟+1”自由贸易区。“东盟+1”结构最符合东盟的利益。东盟尽管启动了东亚合作,但是它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通过这些平台加强自己,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因此不积极推动更大的区域深度一体化。日本则希望东亚地区的经济规制整合,而不是市场的全面开放,以设法平衡中国。因此,日本积极推动东亚峰会,而在推动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方面则非常谨慎。韩国是东亚共同体的倡导者,但除了构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其他的不太积极,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正式表态要和中国谈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印度通过参加东亚峰会加入东亚,但对东亚合作并不太投入,而更愿意推动亚洲框架。澳大利亚、新西兰更是半信半疑,所以澳大利亚提出倡议,就是搞亚太共同体。对美国而言,尽管亚太地区的APEC将其与东亚连接起来,但是美国对东亚合作存在担心,更希望东亚合作进程胎死腹中。显然,参与各方在“要干什么”上想法不一,必然影响东亚合作的进程,导致合力不足。这是东亚合作进程的问题所在。
  “能干什么”是现实的选择问题。东亚合作这个框架在,大家的积极性还在,这很重要。东亚合作进程时间还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现实、务实。我看不要急于谈共同体理想,在多重框架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各种框架要更好地分工,实行竞争性的发展。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落实。区域合作要服务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国要在区域合作的内容和推动重点上有所变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