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致信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 >> 学者热议
宋月红:深入推进新中国通史研究编纂
发布时间: 2023-01-09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1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精神,深刻阐明新中国史研究、宣传、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为新时代繁荣发展新中国史研究编纂指明了前进方向。
  贺信精神从国史的性质和内涵上强调,“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国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上指出,“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历史地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自信、历史主动中缔造和推动的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及在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所激发、培育和践行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深刻蕴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产生活之中,集中体现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重大成就与基本经验之中,充分彰显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之中。因此,贺信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要求对国史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编纂,更要求从历史发展的总体上、全局上和大势上对国史的整体与全貌进行系统性、贯通性地研究编纂。
  新中国史是滚滚向前、川流不息向前发展的,其中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推动国史发展到新阶段、上升到新境界,并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广阔实践中强调,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强调,“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为此,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正确反映和深刻揭示新中国史,并对其进行研究编纂,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稳人民立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是从哪里起源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类发展进步中处于历史主体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以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历史证明,在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上照搬或模仿别国模式不仅走不通,而且会不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向着理想社会前进的道路。当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时,给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人民“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中国人民自从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科学真理,就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是沿着什么方向不断创造和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先进分子在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就十分注重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用以认识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逐步走上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道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中就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点上,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刻总结自身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又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用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鲜活丰富的社会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是延续和发展着怎样的主体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民族复兴伟业,党团结带领人民立足中国,根据各个历史时期所处社会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砥砺奋进,不断克服和抵御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创造性地探索开辟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和人间奇迹。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
  四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中贯穿着怎样的精神力量。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是党百年奋斗、伟大创造的真实映照,是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时代蕴涵,是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充分彰显着历史发展的道路与成就、经验与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既是党领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立足点和精神源泉,是尊重和保障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的本质要求,又是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在新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光辉写照和充分彰显,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汲取和弘扬的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
  因此,将国史自身的发展实际与国史研究的认识与方法辩证统一起来,须臾离不开且须不断加强国史通史及其研究编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大历史蕴涵小历史,“大道理管小道理”。自古以来,历史研究编纂方式、手段多种多样,但通史记载的是相应历史的整体、全貌、全局和大势。对于新中国史来说,尽管有专门史、专题史、地方史、行业史、领域史和阶段史,以及人物、事件史等,但这些都是置于通史之中的,而且是以通史的记载为相应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与条件的,其研究编纂也应是服务于通史研究编纂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史研究编纂的主要对象、基本内涵和价值意义,特别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而集中地运用并展现在通史上,修史、立传、崇信、明德。这是国史研究编纂的重要学术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新中国史特别是其通史的研究编纂,在以史为鉴上,需要围绕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这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关系,全方位展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刻揭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立足中国国情实际上,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上,全过程纂述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制度、进程、成就与经验,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内涵和阶段性特征。在面向未来上,应主要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记述记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用融通中外的新中国史研究编纂成果讲述好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真实、立体、全面地传播好当代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