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致信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 >> 学者热议
辛向阳:研究国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 2023-03-02    作者:辛向阳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

  [编者按]2022年12月8日,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事业繁荣发展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学会全体同志、向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宣读了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高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先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肯定国史学会成立30年来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新时代新中国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中国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切实将贺信精神落实到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全领域各环节,推动新中国史事业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撰写了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研究国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辛向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学会发来贺信:“希望国史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这指出了国史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我这里着重谈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国史研究就必须遵循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要切实防止用抽象超历史的、主观片面的、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历史、看待历史。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党中央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看待和研究国史也必须遵循这一要求。

  所谓具体历史的观点就是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必须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条件去抽象谈论历史问题。70多年的国史,波澜壮阔,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众多,进行研究时必须放到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例如,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此外,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正义斗争。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反修防修运动,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日益深入到党内”。这一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是符合具体历史条件的结论。

  所谓客观全面的观点就是对任何历史事件要掌握全貌,不只是管窥一豹,只看到一面而不及其余。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包括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二是历史过程的真实性,能够准确反映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全面就是要把握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把握历史变化的全貌,把握历史影响的全方面。例如,2020年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要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含义,我们就要回顾中国共产党为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奋斗历程。

  所谓联系发展的观点就是看待任何历史问题要放到历史运动中、历史演变中去看待和研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例如,研究共同富裕问题,不仅要研究我们现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只有从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发展变化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国史研究就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同样,国史问题也存在着不少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必须坚决予以反对。

  国史问题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或以前一个时期否定后一个时期,或以后一个时期否定前一个时期。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正是这些科学论断使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避免了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国史问题中历史虚无主义也体现在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对立起来。例如,有的人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来否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但事实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的,这一体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从这个决议中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得来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先是强调“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接着我们强调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商品经济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在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史问题中历史虚无主义还体现在把一个时期出现的个别情况当作社会主义制度问题。例如,有的人把党的十八大以前存在的特权现象和特权问题当作党的本质问题,有的国内外舆论甚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官僚资本主义”。显然,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水火不容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屡次告诫全党“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坚决抵制党内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江泽民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反对特权问题。2013年1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2018年1月,他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国史研究就必须以史料为基础,把握真实的历史  

  国史研究应当同其他历史研究一样进行艰苦细致的史料研究。恩格斯曾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恩格斯强调真正的科研工作必须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没有这样的资料,研究工作就容易陷入片面性和虚假性。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是个别孤立的某个历史案例或者历史“桥段”;二是批判地审查过的历史资料,也就是对历史资料要有一个认真梳理的过程,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历史资料,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进行判断,特别是对国史上的人物的评价尤其如此;三是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也就是不能被历史资料牵着鼻子走,而是从历史资料中跳出来。不仅如此,恩格斯还直接指出了对历史文献的把握应当放到社会的物质动因中去,也就是说历史资料的研究要与历史事件的研究特别是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原因结合起来。以二月革命的历史为例,他指出:“二月革命把我们党推上了政治舞台,因此使它不可能进行纯科学的探讨。虽然如此,这个基本观点却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党的一切文献。在所有这些文献中,每个场合都证明,每次行动怎样从直接的物质动因产生,而不是从伴随着物质动因的词句产生,相反地,政治词句和法律词句正像政治行动及其结果一样,倒是从物质动因产生的。”

  可见,国史研究一方面要掌握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以史料为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分析这些真实史料背后的经济发展的背景、社会变迁的基础,这样才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国史研究要遵循列宁指出的历史演进逻辑的分析。1919年,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因此,国史研究需要把握住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起源、阶段与变化、特征与本质。

  例如,我们要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一主要矛盾转化对全局工作的影响,就要研究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以及这些社会矛盾经历的变化过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以解决这个主要社会矛盾为根本,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后来认识出现偏差,把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点并没有完全被取代,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发挥着一定作用。改革开放后,根据实际,中国共产党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全力抓住这一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尽快摆脱贫困、使人民富裕起来。到党的十八大,这一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因此,党的十八大之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1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