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突出强调“精神懈怠的危险”,深意何在
发布时间: 2011-07-27    作者:梁妍慧    来源:北京日报 2011-07-27
  字体:(     ) 关闭窗口
  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放在了第一位。“精神懈怠”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要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第一位?从世界大视野看,“精神懈怠”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消除呢——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四个危险”论断的提出,振聋发聩,它不仅点出了当前全党面临的现实危险及突出问题,而且是对全党的一个庄重严肃的风险提示、危机提示。

  ■为什么把“精神懈怠的危险”置于“四个危险”的首位

  “四个危险”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置于首位。所谓“精神懈怠”,简言之,就是一个人、一个党,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这对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危险。

  早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预见到执政后党内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巨大的成就与执政的地位,“很容易使党的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这是党的八大对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作出的深刻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同时又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考验。在经济搞活的同时,不少党员干部卷入了经济犯罪之中。对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3页)这里,邓小平提出了会不会“改变面貌”的危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领导的改革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党内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逐渐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不断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也泛滥开来,影响了党群关系。对此,江泽民同志从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中,从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中,从当今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下台的教训中告诫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苏共执政74年下台,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执政50年后失去政权,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统治30年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1年下台。这一个个例证警示我们,执政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党领导的事业蒸蒸日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有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干部中呈现滋长蔓延之势,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对此,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建党85周年时首次提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在今年建党90周年时又首次提出“四个危险”的论断,这抓住了党建面对的现实,抓住了党建中突出的问题,表明我们党对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尖锐挑战有了清醒的认识,对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客观危险有了准确的把握。正如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对话时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所言:“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

  对于这一“历史周期率”的认识,以往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共产党可以打破它,因为我们是先进阶级的代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度出现群众成了“阿斗”,民主变成了代替、包办的状况,并未化作人民当家作主之路。今天,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封建统治者、资产阶级政党,只要长期执政,都将面临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这是任何执政者都躲不开、绕不过的客观现实。共产党的先进之处,不在于她能够躲开这一从“聚精会神”到“精神懈怠”的变化过程,而在于她能够承认并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此为出发点和前提,找到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之路。

    1. 精神懈怠与执政危险
    2. 首重精神懈怠四大缘由!
    3. 精神懈怠与人亡政息
    4. 高度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
    5. 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四点要害
    6. 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 精神懈怠当从源头防范
    8. 破解干部队伍精神懈怠的毕节探索--访贵州省毕节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胡吉宏
    9. 辛亥革命精神永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