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建党95周年 >> 95周年海外观察
海外一些左翼对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评价
发布时间: 2016-06-21    作者:陈爱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0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海外左翼,一般都被视为与我们一样同属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份子。他们对中共十八大是如何认识和评价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通过查找一些海外左翼网站和海外左翼政党的期刊,笔者发现,海外左翼对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迥异的观点。这些认识和评价,为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并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

  1.肯定并赞扬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①

  从政治视角来看,海外一些左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共十八大持肯定态度。这从一些左翼政党领导人发来的十八大贺词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比如,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总书记沃罗宁于2012年11月7日为中共十八大的开幕致贺词,他指出:“对整个国际左翼运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新世纪,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榜样,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榜样,是建设能够有效应对新多极世界条件下各种复杂挑战的世界强国的榜样。”②2012年11月16日,在祝贺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贺词中沃罗宁提到:“我坚信世界最大的共产党所走的伟大道路将会让进步和公正思想在中国和整个世界获得最终的胜利。”③摩尔多瓦共产党的杂志《共产党人》发文评价中共十八大,标题为《中国继续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文章指出,会议的主要文献是中共中央对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报告,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期行动纲领和宣言④。通过中共十八大报告可以得出“中国继续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基本结论。同时,中国共产党在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目标——把自身建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白俄罗斯共产党人:我们与时代报》⑤亦发表评论中共十八大的文章,题目是《中国道路是一条进化道路》。文章指出,根据新闻报道材料可以发现,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还可以发现,“国外的资产阶级媒体对这次代表大会的报道中,表现出的是对这个社会主义对手的敬重,没有出现通常的反对共产主义的陈词滥调”。⑥

  海外一些左翼肯定中国发展模式。他们指出,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有地球上最快的高铁,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新的、迄今并没有完全被认识的社会经济模式。这种社会经济模式将会把地球涂抹上更多自己的色彩⑦。

  海外一些左翼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完成的权力交替。他们指出:“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意味着定期地、自愿地把权力从上一代领导集体传递给下一代领导集体已经成为一个有规划的传统。现在中国掌权的已经是第五代领导集体。这一体制的奠基人是中国改革的开创者邓小平。”⑧伊娜·舒巴克在《中国继续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此次代表大会,‘第五代’领导集体开始执政,他们将在未来的十年里掌权。”⑨

  赞扬和肯定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进行追溯,建议人们牢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仅有党员50名;1949年掌权时党员发展到448万名;时至今日,党员高达8200万名,基层党组织达400多万个。此外,共青团有5000万名团员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经济视角来看,海外一些左翼肯定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他们指出:“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所提到的,中国共产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即与2010年相比,在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市、农村人口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中等富裕社会的关键阶段。”(11)对此表示怀疑的人应该回忆一下历史:1981年中国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步是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第三步是用20年-50年的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现在再看看数据,在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90年代是500美元,2000年是1000美元。根据该战略目标,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应该达到4000美元。但是在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4300美元,比计划提前了40年。还有一个是中国成功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例子——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超过2.58亿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按照中国标准)。那么,到2010年中国贫困人口已经缩减为0.2亿。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海外一些左翼高度关注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他们指出,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根据他的看法,科技创新要在国家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占据中心位置。这可以促进地区的平衡发展并推进城市化。借助于稳健的政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如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8%,而到2010年则为48%。同时,根据专家的统计,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因素,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0%是最佳的。

  海外一些左翼充分肯定过去五年中国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背景下取得的发展成就。并且指出,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在这五年中,中国成功地经受住了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考验,继续稳步发展。在高层干预、调控国民经济的条件下,国家成功地阻止了“经济过热”,按计划将经济发展的速度从年增长率9%-10%降低到7.5%。这种情况表明,中国实践的“科学发展观”证明了自己是对的,而且它是中国推出政策的方法论基础。中国正在继续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地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12)。

  海外一些左翼认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动员意义。有文章指出,中国的领导人更倾向于在现有的国家发展模式框架下解决过去积累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力争不让其失衡和扭曲。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十八大宣讲报告谈到,中国力争在2020年保证自己“在 G20集团中最有竞争力的前5位国家的地位”,而到205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综合实力第二的强国”。

  同时,海外一些左翼指出,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因全球化的压力而采取孤立主义。

  从历史和文化视角看,伊娜·舒巴克在《中国继续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文中结合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倡导现代化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明白,要完成党所提出的任务需要知识和专业干部。在实现现代化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讨论并确定了新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态度,尤其是在对待干部教育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带来了这样一个结果,即1977年中国有27.3万人进入大学,占报考高等院校人数的4.8%,过了30年,到2007年,录取的大学生数量达到了570万人,占报考高等院校人数的56%。

  海外一些左翼肯定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们指出:“这是开放的道路;这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是创新的道路;这是社会向人力资本投资的道路;这是追求社会公正的道路;这是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与外部合作伙伴在平等、宽容、互信、合作精神指导下交往的道路;这是民主的道路;这是守法的道路;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镰刀和斧头指引的道路。”(13)

  从社会视角来看,海外一些左翼充分肯定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认为这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障。用胡锦涛的话来说,在世界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须加快建成社会管理制度,党委根据社会管理制度进行总的领导,而政府在社会互动,全社会参与和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负责完成具体的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城市和农村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为向民众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人人都明白,这个社会性的任务极其复杂。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所言,简单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喂饱600公里的嘴,这是中国总人口数的嘴加在一起的长度”。(14)

  肯定中国发展道路的海外左翼认为:“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国际经济危机让中国领导人面对新的挑战。”(15)2008年以后,中国的出口开始急剧缩减,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0%。中国出口的产品多数是办公设备、数据处理设备、通讯设备、电器、服装、鞋类。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出口结构实现了优化:在2011年,出口产品中有47.5%是机械和运输设备,16.8%是日用品、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但是,欧美民众购买力的降低缩减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危机的冲击迫使西方采取措施恢复了一部分本国产品的大规模生产。2012年,中国外贸出现不平衡。外贸失衡会导致通货膨胀。食品价格指数上涨7.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2011年相比降低了2.3%。中国受其执行“一个家庭一个孩”政策的影响,可能遭遇人口老龄化的后果。中国的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心理氛围发生了改变。

  2.指责我们党蜕化变质,否定中国改革开放道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

  海外左翼对中共十八大的评价并非都是赞誉,也有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乌克兰新左派的网络杂志《左翼》以《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16)为标题发表了一篇访谈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评价。

  从政治视角来看,海外一些左翼着眼于批判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阴暗面。文章指出,近日中国召开了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地球上“生产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方针。因此世界最主要的政治家和金融家都在关注中国所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更不用说中国政治的“菜系”相对而言都是保密的,而中国发生的政治斗争通常也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同样,继续建设“市场社会主义”或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的主要决定也是“在暗地里”达成的。

  文章用“官僚资本主义”这个术语来概括当今中国发展模式。为什么要用“官僚资本主义”这样的术语来表述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文章指出,“官僚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使用过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国民党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17)在其著作《邓小平时代:对1976-1994年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看法》一书中使用了“官僚资本主义”这个术语来界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制度,他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当局通过资本主义的或者准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获取私人利润。同时,他补充说,尽管此类活动没有什么新内容,但是当代中国在这方面超越了所有可以进行类比的历史实践。值得补充的是,在当代中国各级掌权的官僚管理公司里,官僚们通过掌管公司,获取利润,但极少因此遭受起诉——因为官僚完全垄断了国家的权力体系,这使得官僚地位高于所有的其他社会阶层。甚至可以说官僚已经垄断了国家本身。卡尔·马克思曾写过,官僚把国家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18)。

  从经济视角来看,这些人尽管指责中国是在建设“官僚资本主义”,同时也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工业化和加快国家发展战略,从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从历史和文化视角来看,部分地肯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他们指出,今天,“革命”一词本身被认定为是沿着轨道旋转或者必然要返回原点的转圈移动。事实上,中国的“革命”一词最初就是指“天朝更替”,也就是更替土地的统治者,但是不更换天朝的社会秩序。本质上,革命正好意味着恢复和平和天朝的秩序。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今天都是从这样的一个前提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随后他们就表示反对“革命”——恢复天朝秩序的这种思想本身。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指出,不应该赞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这种解释。甚至是如果官僚资本主义借助中国共产党在今天得到了复兴,当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革命成果被保留下来了。比如,国家的独立或者农民对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正是土地集体所有制试图消灭地方官僚及其亲属常常进行的土地掠夺。现在,农民在捍卫自己的土地时,还在积极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利。

  从社会视角来看,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确定中国正在产生一个新的工人阶级。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和加快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该类政策滋养的那些力量对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发起了挑战。官僚资本在允许官僚大规模地对国家进行掠夺的同时,它又创建了新的工人阶级,新工人阶级数量的增长依靠不断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大量移民,他们有可能把其他社会力量(农民和大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进行反对官僚的斗争。

  对于由农民工组成的新工人阶级是如何形成的?这部分工人阶级的意识与国家工业部门原有的“老”工人阶级的意识有何差异?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指出,快速实现工业化是中国恢复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与苏联发生的事情不同)。结果是中国雇佣工人的数量快速增长。他们构成了中国有劳动能力人口的二分之一和整个世界产业工人的四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实际上成了生产和分配的中心,有可能成为最强大的社会力量。

  新工人阶级还是一个“正在觉醒的阶级”,还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进行了一些反抗活动,提出了工人民主问题,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或者反对私有化政策,这些都表明中国新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正在觉醒。

  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分析了中国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认为环境恶化引发了民众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文章指出,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饮用水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目前有400-660个中国城市饮用水不足,其中有136个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居民完全享用不到干净的饮用水。70%的湖泊和河流被污染。2.5万座大型水坝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数百万人从淹没区迁移。由于极其不认真地执行环境保护法,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的程度极难确定。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空气和水受到污染,因此他们自发地起来,企图控制住局势。2013年1月,在中国中东部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频繁上演的“雾霾天气”,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

  持批判态度的海外左翼认为,农民保卫自己土地的斗争和进行的捍卫生态环境的反抗也是一样的。尽管所有这些反抗还没有提出政治诉求,但是斗争的事例本身和取得的一些胜利帮助其他人克服了恐惧。

  3.对海外左翼评价我们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两种不同观点的分析

  通过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海外左翼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高度认可我们党选择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必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另一种观点是指责我们党已经蜕化成资产阶级政党,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尽管他们都是海外的左翼,但是,孰是孰非?还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批评。

  通常,海外那些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建党时间相对较长、组织结构完整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对我们党的十八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他们认为我们党正在探索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清楚地记得社会主义国家搞建设的历史。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先后经过了90多年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但截至目前,只有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通过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国家落后面貌,并且为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榜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因此,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定会给全世界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当然,这样的认识并不代表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过程中不存在问题。但是,他们认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路径是值得肯定和认同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海外左翼否定和质疑我们党、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声音也确实存在,但是这类否定和质疑的声音多发自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一定程度复兴的新左派运动。在海外左翼中,这类声音与肯定和赞扬的声音相比较,比较微弱。大多数国家的新左派成员数量不多,但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年轻,真诚,思想觉悟高,准备开展争夺权力的斗争。他们认为反叛永远是对的。而且,新左派运动并不统一,其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其中既有信奉无政府主义的,又有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还有信奉反法西斯主义的。各类无政府主义流派的支持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新左派立足于基层,着眼于底层反抗和街道政治,从对民众进行批判意识的教育并宣传批判意识起步进行自身的工作。新左派的“目标性对象”主要是工人阶级,但在实际运动中,其支持者主要是知识青年。这里的原因似乎也不复杂,参与政治生活是需要资源的,并且不仅仅是经济资源,必须有自由的时间,社会条件——关系网络,文化条件——知识和技能。没有这些,很难构建令人信服的对主体社会的批判,并吸引拥护者。很多新左派发起的进步运动主要都是由生活有保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来支撑的(19)。总体而言,新左派的力量还很微弱,想要成为有影响的社会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比如希腊和立陶宛的新左派通过选举在议会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影响。正是由于新左派运动是新兴起的左翼运动,其成员是以年轻人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还受到其年龄及其阅历的局限,他们在看待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八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有意回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而是专注于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新左派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完全荒谬的,但有些在中国社会中也确实存在。因此,如果想要获得国际上更多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新左派提出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17)莫里斯·迈斯纳是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他最初是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李大钊开始的。历任威斯康辛大学、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现已退休,中文名字是“马思乐”。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02-303页。

  (19)Виталий Атанасов: В Украине активзировалось движение Новых левых, http: //stud-action. org. ua 813tivizirovalos-dvizhenie, 2012年9月4日。

  (作者简介:陈爱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