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笔谈
[编者按]2016年7月5日,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学会党领导政治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术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广阔视角来认识和总结,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95年辉煌业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地位,并把总结历史经验和继续开拓前进结合起来,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七一”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学术座谈会的部分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光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历史贡献,准确提炼了这段历史给出的伟大启示,进一步阐明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七一”重要讲话在历史、理论和现实问题上都贯穿着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传递着对最高理想、现阶段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令人信服,使人鼓舞,催人奋进,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七一”重要讲话对历史的总结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句话来自于马克思的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七一”重要讲话就是一篇贯穿着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理论说服力,因而蕴含着巨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文献。
“七一”重要讲话以推动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实践作为评价一个政党历史功绩的根本依据,概括和总结我们党成立95年来的伟大历史贡献和取得的伟大历史启示,这是“七一”重要讲话回顾和总结历史的最突出特点。20世纪初,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中国大地上有200多个政治力量竞相角逐,试图主导和引领中国的命运。百年历史洪流,淘尽无数风流人物,站在今天回望历史,唯有中国共产党作为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组织主导和引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为人类追求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不断提供着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之外的新方案。由此,我们在今天回望历史才可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95页。),人并不能凭着自己追求的目的自由地创造历史,而总是“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这个合力是由无数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加上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组合而成,并非由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这个政党或那个政党可以随意左右。事实恰恰相反,每一种主义、每一个政党都要接受历史规律和人民主体的双重选择。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基础。我们要继续前行,就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必须充分肯定和极其珍视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伟大启示。
“七一”重要讲话对党的历史的上述总结,贯彻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辩证法、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对于那些以历史碎片化为主要特征或是从抽象观念出发裁剪和评判历史的各种历史虚无主义主张来说,则蕴含着难以辩驳的批判力量。以虚无主义来解剖历史,会让人陷入黑暗的历史泥潭,难以自拔;以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总结党的历史,则给人以光明和力量。
二、“七一”重要讲话体现着对党的旗帜、纲领、宗旨和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
“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和总结历史之后,以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核心词语层层论述,展现了我们党接续辉煌历程、不忘最高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整体思路。其中,首先是正面阐明了对于党的旗帜、纲领和宗旨的坚定信念,有力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中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张建业、张岱注:《焚书注》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76页。)一个政党的“初心”就是它最初创立时确定的精神旗帜、纲领和宗旨,这是一个政党赖以保持自身性质和本色的精神因素。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曾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32页。)“七一”重要讲话又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六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定信念。“七一”重要讲话“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7月3日。),它对党的旗帜、纲领和宗旨的重申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向全党全国全世界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会因为理论创新而丢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会因着力于实现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而失去前进方向;不会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胆探索而背弃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业;不会因执政有功而背弃人民、脱离群众走向官僚化、权贵化;不会因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任由贫富两极分化发展下去。“七一”重要讲话还鲜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对“历史终结论”和试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歧路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否定性回答,是顺应党心民心的肯定性回答。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彻底的理论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党内、国内和国际上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民进党在台湾执政对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带来不确定性风险,菲律宾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公布在即,美、日、菲等将借此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值此关头,“七一”重要讲话在第四、第五、第七、第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阐述了我们党准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战略思路,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念。比如,讲话首次提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这一判断,表明我们党对于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和继续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这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形成,不断赢得党心民心支持,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七一”重要讲话阐述国际关系的一些新亮点,则很好地回应了来自国际社会的误解、疑虑和压力,有助于国际社会准确估计和理解中国,既不可低估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又认同和相信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愿望。
三、“七一”重要讲话将持续唤起不竭的精神力量
对于一个人来说,成人之后还能保持童心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在走过95年光辉历程、做出巨大历史贡献之后,面临重大挑战和风险之时,能够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鞭策和鼓励自己,则展现了思考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成熟智慧。
“七一”重要讲话以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理论精神,在总结历史中汲取力量,从坚定理想信念中汲取力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在现实挑战面前激发力量,通篇洋溢着坚定的信念,必将在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中持续唤起不竭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杨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