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14-11-06    作者:张勉励    来源:《陈云与当代中国》第二辑 2014-1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建功卓著,而且对党的建设也做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研究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抓党风建设的迫切要求是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开始起步的主要动因。1980年1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陈云尖锐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战略论断不仅在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也吸引了理论界的关注。1981年《红旗》第2期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论述了陈云关于如何进一步搞好党风建设的三点意见。1981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民日报,联合邀请部分老同志座谈陈云1945年5月9日在中共七大上发言的一部分《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12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陈云的这篇关于党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次年1月,中纪委、中宣部分别发出了学习通知。在此背景下,全国一些重点报刊相继发表了一些学习、介绍和研究文章,包括座谈会上老同志们的发言摘要、发言稿。1984年至1986年,《陈云文选》三卷本陆续出版,其中辑录了陈云在任中组部部长和中纪委第一书记期间的多篇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章,使全面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成为可能。同时期中共的整党无疑推动了对《陈云文选》学习和宣传活动以至研究工作的展开。

  1989年,经中央正式批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设立陈云研究组。此时,正当苏东剧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之际,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研究的时代重要性凸显出来。1990年6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计委、北京大学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陈云同志论著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陈云论著研究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分为哲学论著研究、经济论著研究和党建论著研究三部分。1991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陈云秘书的朱佳木撰写的《重温陈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建设的论述》一文,这是一篇比较系统地论述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代表性研究文章。11月,红旗出版社出版了国家教委高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的《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朱德 邓小平 陈云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一书,为开展对中共领导人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基本文献支持。199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开寿主编的《陈云党建理论研究》,是第一本也是迄今唯一的专门研究陈云党建思想的论著,其中有专章对陈云党风建设思想进行了论述。上述成果标志着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5年4月,陈云逝世。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陈云论党的建设》,以及刘家栋的著作《陈云在延安》。6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这是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的陈云研究研讨会。会后出版的《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收入多篇关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论文。

  此后,随着党的“三讲”教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更趋活跃,这些研究一般都会对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有所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专门研究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论文明显增多,例如杨文礼的《陈云的党风廉政观》《理论导刊》1998年第2期。、中央纪委研究室的《新时期党内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等。专著方面,姜辉著《陈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陈云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其中一章“关于执政党与社会主义前途的远见卓识”,对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资料方面,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陈云年谱(1905—1995)》三卷本,立足原始档案、以编年体梳理了陈云革命与建设生涯的重要生平史料,包括有关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经中央批准,2000年,在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开馆。2002年6月,纪念馆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举行“陈云的党建思想与新世纪党的建设研讨会”,会后,《上海党史与党建》将20余篇论文结集为增刊出版。

  从成果发表数量和水平来说,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在2005年陈云诞辰百周年之际达到一个巅峰,标志着该领域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首先,中央文献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陈云文集》三卷本和《陈云传》,不仅进一步充实了以《陈云文选》、《陈云年谱》为基础的陈云研究文献资料库,而且提供了一部全面反映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翔实可信的力作。其次,从中央到有关部门、再到地方举办多个纪念研讨会,其中不少还出版了论文集。主要包括:由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在京召开的“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参加;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暨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沪联合举办的“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在京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等。最后,除会议论文外,全国报刊发表的专题论文也多达数十篇,例如石国亮的《对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6期。,张永明的《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增刊。、杨根乔的《论陈云党风廉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等。在著作方面,有中央纪委组织编写的《陈云与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全面反映了陈云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期间对党的纪检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侯树栋主编的《一代伟人陈云》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在“党建篇”中以“执政党的党风必须抓紧搞,永远搞”为题,钟文编著的《百年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以“执掌中组部”、“倾力抓党风”为题,分别论述了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与实践。

  2005年以来,仍陆续有成果发表,主要有:甘根华、罗贤文的《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初探》《求实》2007年第12期。,房晓军、刘萍的《论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廖明的《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强调搞好执政党党风建设缘由的历史考察》《理论建设》2008年第4期。等。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成立“陈云与当代中国”课题组,从2007年到2009年,先后举办了三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每届研讨会都有关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的论文提交,这对该专题研究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09年12月,当代中国研究所在该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陈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基本观点

  经过二三十年研究的积累,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专题研究的成果已十分丰富,内容包括: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理论特征,以及陈云关于党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风问题产生的原因、党风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的论述。

  1关于陈云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论断的历史背景与缘由。

  石毅认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论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具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还存在着“阴暗面”,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威信。其次,党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执政党地位的根本变化所面临的挑战。再次,邓小平特别强调端正党风,实际上提出了思想作风问题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系。第四,党内相当多的同志对党风问题认识不正确,需要警醒。《“执政党的党风问题”论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李琪、王建国主编:《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一百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廖明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强调搞好执政党党风建设是基于两个方面的缘由。一是源于对当时党内复杂历史局面的正确把握,主要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复杂局面;改革开放之初,党风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当时的党风问题非常突出。二是源于对党风建设问题的深邃思考,主要包括:对权力的两重性的深刻认识;对党的纪律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党的纪检工作职责合理定位的认识;对领导干部在党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关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历史。

  多数观点将陈云党风廉政思想的形成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但石国亮认为陈云比较早地谈到党风建设主要是从群众路线和领导方式来说的,可以追溯到1929年10月他为中共江苏省委起草的《江苏省委致苏州县委信——关于工人斗争、秋收斗争、发展和改造党等问题的指示》中的有关论述。他将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发展分为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阶段,并认为考察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发展,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陈云党风建设思想至关重要。

  3关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理论特征。

  杨文礼认为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既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已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高淑云《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当代江西》2005年第7期。认为陈云阐明了党风问题与党的执政地位的辩证关系,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深刻揭示了党风的本质意义,具有高度的战略性;阐明了党风问题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理论的创新性;阐明了端正党风与严肃执纪的辩证关系,在总结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切实针对实际问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阐明了党风问题与社会风气的辩证关系,指明“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重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关于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杨文礼提出了十个具体方面:(1)“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2)“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3)“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4)“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5)抓党风是全党的大事。(6)要严重注意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渗入。(7)两个文明要一起抓。(8)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9)要教育好子女。(10)党委、纪委部门负有重大责任。

  娄杰、凌海金《略论陈云对执政党党风建设的理论贡献》张全景主编:《陈云党建思想探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文提出了四个方面:(1)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思想作风建设九字真言,成为端正党风的楷模;(2)在党的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使党风建设的内容更加具体化;(3)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4)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命题,把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房晓军、刘萍认为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包括纪律、教育、制度、措施、党员素质、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具体为:(1)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核心目标;(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纪律保障,严肃党的纪律是重要前提;(3)营造党风廉政建设的党内风气,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是治本之策;(4)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党性基础,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关键环节;(5)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民主环境,开展民主监督是有效途径;(6)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保障,完善党规党法是可靠保证;(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法治屏障,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是有力措施。

  胡宗新《略论陈云关于执政党搞好党风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论坛》(长沙)1995年第3期。将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概述为关于执政党必须搞好党风建设的思想和关于执政党怎样搞好党风建设的思想。晏磊、洪旺元《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学习陈云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思考》,《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3期。认为陈云党风廉政建设论断的核心思想是“权力要接受制约与监督”。黄步琪《论陈云党风学说》,《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认为从陈云党风学说中可以看到所谓执政党的党风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次意思是指党在各项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作风;第二层次意思则指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和期望。吕海鹏《论陈云党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求索》2004年第1期。将陈云党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为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建设、反腐败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5关于陈云对党风中存在的问题的论述。

  朱佳木认为,陈云最为关注,讲的最多的新时期党风的问题,是一部分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以权谋私。此外,是非不分、做老好人的问题,以及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风问题也是新时期党风中的突出问题。浩晨《深邃思想殷殷教诲——学习陈云同志关于党风问题论述的体会》,《实事求是》1996年第3期。认为虽然新时期的党风问题不止上述三个,但陈云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崇庆余《学习陈云同志关于党风问题论述札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则认为陈云讲到党风问题时讲得更多的是党风问题中的是非不分问题。甘根华、罗贤文认为陈云注意到进入新时期以后党内存在着一系列不正之风,主要表现在:第一,是非不分,做老好人;第二,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现象;第三,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地方和党政机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等新的歪风。

  6关于陈云谈抓党风建设的必要性问题。

  朱佳木认为,陈云主张党风问题不能拖到今后解决,必须从一开始就下大力气来抓。他的考虑主要是:第一,党风好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二,党风好坏关系到改革成败。第三,党风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甘根华、罗贤文认为陈云深刻而透彻地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首先,党执政的环境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其次,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改革的成败;再次,改革以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乘虚而入。

  杨根乔《论陈云党风廉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认为陈云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1)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党处于执政地位和环境的新变化,从防止执政党的党员干部腐化变质问题着眼,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和完成党所肩负历史任务的客观需要。(2)反思党的建设经验教训,从恢复被“四人帮”破坏的党内民主作风入手,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是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党内安定团结的必然要求。(3)针对改革开放伊始党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党的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7关于陈云谈党风问题产生的原因。

  朱佳木认为,陈云分析新时期党内产生不正之风有客观原因,即党在建国后地位的变化和实行改革开放后所处环境的变化;也有主观上的原因;还同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

  康五子、杨善如《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建设思想探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认为,陈云对新时期党风发生问题的原因作了精辟的论述,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党执政后,少数党员以权谋私;(2)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党内会出现消极腐败现象;(3)党的领导工作中发生了“一手硬,一手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

  王关兴《陈云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实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认为,陈云对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原因作了深刻全面的剖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主观上,有的党员和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2)客观上,执政条件和和平环境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人经受不起物质金钱的引诱,腐化堕落;(3)执政党的地位,使“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4)“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直接的危害。”(5)“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

  8关于陈云提出解决党风问题的办法。

  朱佳木归纳陈云的意见主要有三条:第一,全党上下要对执政和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党风建设。第二,各级领导干部和老干部要以身作则,在端正党风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第三,从严治党,常抓不懈。

  中央纪委研究室在《搞好“三讲”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学习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人民日报》1999年4月13日。一文中,将陈云严以执纪的意见归纳为:(1)在一股歪风猖狂袭来的时候,必须施以重典,以儆效尤;(2)在执纪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在对不正之风是否做到认真执纪问题上,要搞责任追究制;(4)在处理人的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查清事实,核实材料,再处理问题,并和本人见面”。

  刘光权认为,陈云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主要方法:(1)通过学习,加强党性,提升党风;(2)用纪律、制度管人,确保党风;(3)查处、追究违法乱纪者,纯洁党风;(4)民主监督,督促党风;(5)高级干部以身作则,弘扬党风;(6)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查自纠风;(7)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党。

  杨根乔认为陈云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包括:(1)抓党风是全党的大事,必须全党抓党风建设;(2)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化;(3)加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4)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5)从严执纪,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甘根华、罗贤文认为,陈云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和科学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第二,要在健全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党性党风教育;第三,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好头;第四,要大力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三、几点建议

  总的来看,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研究经过30年的开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研究资料基本系统化;有了一支相对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紧密结合实际,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了持续开展交流、推动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平台。

  在梳理有关专题研究成果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这里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首先,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尽管重复性成果的发表对宣传陈云思想、扩大影响有一定帮助,但从根本上和长远来说,则不利于研究水平的提升。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这也决定了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些年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有所突破,有所拓展,有所创新。

  其次,不少研究存在利用资料单一的现象,过多倚重《陈云文选》,而对《陈云年谱》、《陈云文集》、《陈云论党的建设》、《陈云传》等较少利用。而且,到目前,有关陈云的研究资料已远比开始时厚重,除上述资料外,还有各种党的文献汇编、领导人论述集出版,《党的文献》也有新公布一些陈云的文献资料。此外,有关的回忆性、口述性资料也极其丰富,例如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编的《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等等。应该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全面挖掘和利用,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内容的充实立体化,也有助于研究视野的开拓,使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还可以从党史、国史的角度进行。

  最后,尽管研究者们不少都认为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构建起一个研究的体系框架,也没有一部专门全面、系统论述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著作出版,实为一大缺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