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邓小平、陈云与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发布时间: 2014-11-06    作者:江泰然    来源:《陈云与当代中国》第二辑 2014-1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学术界研究邓小平和陈云的成果颇丰。 但是,研究邓小平、陈云与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则非常少。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其演变,与邓小平、陈云是分不开的。邓小平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人民日报》1997年2月26日。 陈云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胡锦涛:《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14日。

  一、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其演变

  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即第二代领导集体。我们认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要全面了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其演变,了解该集体的核心确立过程及成员组成情况,还必须以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时期。

  (一)酝酿准备期(1977年7月—1978年11月)

  1977年3月10—20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陈云、王震等提议要邓小平重新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他们的提议深得与会者的赞同,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也为邓小平的复出作了宣传准备。1977年7月16—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1977年8月12—18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为邓小平推进其强调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的主张,提供了组织保障。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在闭幕会上,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上述四次会议表明,邓小平的地位与影响在不断地上升和扩大,但他毕竟不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后决定权。同时,陈云的作用也在不断体现。不过,此期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还只处于酝酿准备期。

  (二)成型确立期(1978年12月—1982年8月)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980年2月23—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九次扩大会议,主题是讨论、批准向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事更动方案。1981年6月27—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增选赵紫阳、华国锋为副主席;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他们是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上述四次会议表明,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邓小平、陈云的分量也越来越重。随着华国锋要求辞去现任职务,随着对他所犯错误的公开批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业已成型,并逐步确立。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陈云作出了独特贡献,其他领导也作出了各自贡献。

  (三)稳定标志期(1982年9月—1989年5月)

  1982年9月1—11日,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5年9月18—23日,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1987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召开。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二大标志着第二代领导集体进入稳定期,在组织上产生了一个坚决执行三中全会路线的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它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纲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表明,十二大“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同时也表明,第二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方略体系已经形成。邓小平真正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四)过渡结束期(1989年6月—1992年2月)

  1989年6月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随着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逐步建立,第二代领导集体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第三代领导集体已经建立,但在宏观决策方面,邓小平仍起着核心的指导作用,如“南巡谈话”以及对谈话的认识、学习和贯彻,就诠释了邓小平的核心指导作用。陈云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此,我们看到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历史脉络,看到邓小平、陈云对这个领导集体的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还看到,从1977年到1992年,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组成人员是: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

  二、邓小平是如何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页。 考察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必须了解邓小平是如何成为这个领导集体核心的。

  (一)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基础

  我们认为,丰富的革命实践活动和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经验、长期担任关键岗位的重要领导职务,为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打下了牢固的工作基础和业绩基础。毛泽东的信任器重、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为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努力推进思想解放运动、有力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准备了厚重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实际核心

  邓小平说:“我们发现靠我们这老一代解决不了长治久安的问题,于是我们推荐别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希望我当总书记、国家主席,我都拒绝了。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和一些老同志退出了领导核心。这表明,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的成功也是集体搞成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邓小平虽然拒绝当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但并不影响他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1980年11月29日,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小平同志在历史上对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每一个重要关口,他都敏锐、果断地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决策和主张。在我看来。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他当全党的“军师”和全军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6页。1989年5月26日,陈云在中顾委常委会上指出:“我们作为老同志,现在就是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叶剑英和陈云的讲话,已表达出邓小平实际上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意思。

  三、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云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同领导集体的其他同志一道,为带领全党同志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制定和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正确解决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成功地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体上看,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仅次于邓小平。陈云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贡献巨大。下面,我们从政治建设的角度对其贡献作一扼要阐述。

  (一)维护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及其核心邓小平的地位

  在确立以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过程中,陈云与邓小平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看法一致,互相支持,实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粉碎“四人帮”之后,陈云就曾支持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早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明确提出,应该由小平同志主持全党工作。虽然在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压制之下,陈云同志的意见未能在简报上刊出。但陈云等人的意见还是不胫而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舆论的压力和叶剑英、李先念的促进下,在会议临近结束时,华国锋不得不表态,要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乔君:《晚年陈云与邓小平:心心相通——访国家安全部部长、原陈云同志秘书许永跃》,《百年潮》2006第3期。 这一结果,凝聚了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与心血。

  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陈云处处维护这个领导集体,维护邓小平的核心地位。一方面,陈云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党的建设思想、经济建设思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肯定,并作为中央决议下发全国遵照执行;另一方面,陈云的有力支持,也使邓小平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且改革的思想能一以贯之。可见,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意见

  陈云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提出了具体意见,其中的两条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81年3月26 日,邓小平在同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时,如实地转述了陈云的两条意见。陈云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专门加一篇话。他说:“建议增加回顾建国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第二条建议是中央提倡学习。他说:“毛泽东同志亲自给我讲过三次要学哲学。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段我身体不大好,把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电报认真读了一遍,受益很大。我由此深刻地领会到,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可见,在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上,邓小平和陈云的看法是一致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里面凝聚着邓小平的智慧和心血,也同样凝聚着陈云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丰富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建设思想

  陈云的政治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在政治建设方面,他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如: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1977年9月28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的文章。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不是一个普通作风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针对党在改革开放时期面临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陈云向全党敲响警钟,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提出了成千上万地培养和选拔干部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陈云较早地认识到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迫切性、重要性,反复论述了必须成千上万地选拔中青年干部,“使大量的中青年干部成为我们各级党政工作强大的后备力量,随时可以从中挑选领导干部。”“要提拔中青年干部,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提出了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陈云讲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搞好党内民主。他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是党内有了民主集中制的气氛,才会有同志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他指出: “没有民主不好,没有集中也办不了事。”《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页。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陈云在关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总命题。他说:“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4页。

  以上可以看出,陈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政治建设的大局,丰富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建设思想。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薄一波:《我对陈云同志的思念》,《党的文献》2005年第4期。 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在于他长期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在于他的多谋善断和务实作风,在于他的顾全大局和坚持原则。

  四、如何看待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它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建设经验和经济建设思想,二是起着传承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开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作用。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9年6月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建立后,仍然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帮助与指导作用。

  (一)如何看待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领导集体的核心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一是虽然没有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但在决策中起主要作用。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有过几次这种现象:第一次是向忠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在党中央起决策作用的是李立三;第二次是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王明实际上起主要决策作用;第三次是张闻天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期间,特别是从1938年起,毛泽东实际上起主要决策作用。

  从理论上讲,领导集体的核心应当是既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又在实际工作中起主要决策作用。也就是说,起主要决策作用的实际上就是领导集体的核心。然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比理论框定要复杂得多。李立三、王明和毛泽东,当时都没有在中共中央担任最高领导职务,但都起过主要决策作用。此类情形,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也存在。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之后,胡耀邦和赵紫阳虽然都分别担任过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但这期间起主要决策作用的则是邓小平。由此可见,在党内,担任最高领导职务的不一定是核心,起核心作用的也不一定是担任最高领导职务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虽然核心不一定都要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但必须是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中的职务,即一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89年11月6日,邓小平在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举行会谈时说:“这十年我们党把我放到了特殊的岗位,我不当党中央总书记,也不当国家主席,但实际上我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核心,这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4页。 这说明,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核心并不一定处于实际工作第一线,也不一定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

  (二)如何界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

  要全面了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其演变,就必须了解其组成情况,而界定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则应以邓小平对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界定标准为依据。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时指出:“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在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说是要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就勉强拉工人来当领导。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6月16 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谈到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问题。他说:“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第一代领导集体实际上指的是七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八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外加一个林彪),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邓小平、林彪。这也就是说,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标准必定是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中的职务,这个标准,也适用于第二代领导集体。那么,哪些人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呢?1989年11月6日,邓小平在同金日成举行会谈时说:“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产生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包括我在内,还有陈云同志、李先念同志,还有叶帅(即叶剑英——作者注)。”《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5页。 1984年12月24日,陈云在同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举行会谈时说:“我们现在实行三个梯队的办法。叶剑英同志、邓小平同志、李先念同志和我,以及其他70岁以上的老同志是第一梯队,摆脱日常工作,一边休息,一边考虑些大事。”《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页。 可见,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员,除了他们之外还应当有别人。

  (三)如何评价第二代领导集体

  1989年11月6日,邓小平同金日成举行会谈,谈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同时,也谈到了第二代领导集体,他说:“这也是一个有力量的领导集体。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做了很多事情。许多事情基本上是做得好的,但也有失误,甚至是重要的失误。两个总书记失职,不是重要的失误吗?这些失误纠正起来比较顺利,但也需要总结经验。”《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5页。 在这里,邓小平既肯定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成绩,也指出了其不足。

  与第一代领导集体相比,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较短,但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比如: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转移,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帮助建立了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9年6 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建立后,邓小平、陈云又在许多重要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成型确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之后,稳定标志于十二大,过渡结束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际,其核心为邓小平,成员有陈云、叶剑英、李先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