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抗战记忆 >> 历史不会忘记
德国人笔下的南京大屠杀
发布时间: 2015-07-20    作者:张生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5-05-08
  字体:(     ) 关闭窗口

  陶德曼的记载

  德国人士的报告,大多经过了陶德曼的中转签发。除了向官方、外界传播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陶德曼的笔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国民性的自然发展,他说:

  凄惨的是日本陆军在南京所作所为。在这里,战斗的兴奋早就已经过去,此时中国士兵像兔子一样被分批带出去,然后无情地枪杀了。

  日军一旦激怒起来就会做出比其他国民残酷得多的事情。我想起了我任东京(德国)大使馆参事官时发生的事情。那是关东大地震之后不久的事。为了杀害一个社会主义者领袖的家人,日军军官给他们家年幼的孩子们甜东西吃,在孩子们正沉浸在得到东西的喜悦中时,军官从身后用绳子把他们绞死了。这种亚洲式的残暴性在中国人民面前完全暴露出来了。在南京,很多平民被枪杀,包括欧洲人的住宅在内的房屋遭到了掠夺,中国女性遭到了强奸。据美国大使说,仅仅从美国传教士们的家里就有13名中国女性被日军部队强行带走,对欧洲人住宅的掠夺现在仍在持续着。

  同样,陶德曼也注意到了大屠杀对中国国民性的影响:“中国觉醒了。日军使埋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之前没有发觉的爱国主义萌芽了。日军试图树立独立政府的所有尝试,只产生出一种在日军的刺刀下才会存在的虚像。”

  这一发现,在美国人士的观察中得到印证,《视野》记述道:“即使押往屠场的最后一刻,这些中国人脸上都流露着蔑视与反抗的神色,这也是我可以提供的最大的明证:中国终于成为我们西方人理解的‘爱国’民族。”

  大屠杀对新型中国国民的型塑作用,是过去长期被忽略的一个层面。陶德曼的观察发人深省。

  (本文作者张生是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