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经济建设
光明日报迎接十八大特刊·民营经济篇
发布时间: 2012-10-25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0-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民营经济:沐浴春风 健步前行

  编者按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民营经济成为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稳定器”。近10年来,民营经济已稳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对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均超过50%,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90%。

  历经30多年风雨洗礼,中国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正以全新的面貌站在新的起点上,成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

  春风化雨 政策护航

  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史。华为、中兴、联想、吉利……一连串响当当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回首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政策,表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坚持这个“毫不动摇”,这些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9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24.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8亿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

  目前国有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和谐共赢的局面已经形成。中国移动带动了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等多分支领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移动合作的2000多家内容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

  考察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关键要看是不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不是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互公平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将在改革发展中展现更多生机活力。

  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完全能够做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如今,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敢为人先 勇担责任

  过去10年,是民营经济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10年。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和发展。

  10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不少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传统技术、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

  10年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成为我国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但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困难时期尽量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与政府一道渡过危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10年来,民营经济“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许多民营企业更加注重抢抓机遇,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民营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的不断提升,“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10年来,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面对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对西南严重旱灾、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据统计,光彩事业共实施项目6425个,到位资金978.86亿元,安排就业292.03万人,培训230.33万人,带动786.63万人脱贫致富。光明日报记者 邱 玥

  坚定决心 披荆斩棘

  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相继爆发,导致外需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加上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突出的困难。同时,民营企业也存在规模不够大、融资渠道不够多、创新能力不够强、管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由于缺乏实施细则等原因,“非公经济36条”以及“新36条”实施效果远远不及民营资本的期待。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仍阻碍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此,中央相关部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相继发布了42项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显示出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决心。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42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出版等领域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接连落地,推动民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1%;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已达到全国的35.6%,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国9.2%的增速。

  民营经济肩负着中国经济延续辉煌的重任,未来发展大有可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民间投资36条”的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一个个有利契机的创造,都将助力民营经济在未来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近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小微企业29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市场、法制、社会环境,极大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吸纳了城镇就业的80%和新增就业的90%,完成了75%以上的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为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工资性收入,而且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增加了投资者财产性收入,扩大了中等收入者比重。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近两年,全国工商联确立了“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把服务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上。去年和今年,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较大困难和问题,全国工商联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和“小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调研”。

  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人均企业数量仍然较低;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科学发展内生机制尚未形成;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但转移不转型问题仍然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欲望强烈,但科技、管理、人才等要素支撑不牢。多数企业遇到市场需求不足、经营成本升高、融资困难突出、税费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企业过去长期依赖的低能源资源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的“三低时代”已经过去,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来临。只有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切实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努力走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增强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持续、国内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理念,高度重视并充分尊重中小企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条件,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创新发展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并控股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深化公共财政改革,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增值税转型扩围,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大力鼓励依靠自主创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企业技术创新集聚,鼓励中小企业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要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支持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体的示范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要注重发挥工商联商会作用,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大力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各类商会,促进商会健全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全哲洙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