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经济建设
[名家话十年]中国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
发布时间: 2012-10-31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0-3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较2000年GDP总量翻两番,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实现较2000年人均GDP水平翻两番,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自2002年以来的十年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朝着这一目标实现了历史性进展。

  首先,从经济增长来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从经济总量增长上看,2011年我国GDP超过了4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达到2000年的2.9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左右,超出改革开放33年来的平均速度(1978年—2011年均9.9%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最高的时期。最初计划从2000年到2020年实现总量翻两番目标,要求年均增长率为7.2%左右,而我国2001年—2011年年均增速为10.4%。因此,原定用第一个10年,即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在2007年提前3年实现,若到2020年翻两番总量目标的时间表不变,则在今后的9年左右时间中年均增长只要达到3.4%左右即可实现。显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3.4%是完全可能的,2020年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完全可能提前实现。

  与世界进行比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自2010年起在GDP总量上超过日本,占当年世界GDP总量9.4%,由2000年居世界第六位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另一方面,从人均GDP水平提高上看,2011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已达到3.2万元人民币,新世纪以来年均实际增长9.5%,相比较而言,也是改革开放33年来最快的时期。换句话说,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较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不到6‰的条件下,年均人均GDP增长率达到8%左右即可实现,但由于此前年均增长率达到9.5%,因而在今后的9年时间里,人均GDP年增长率只要达到4%左右即可实现,显然,这一增长率不仅完全可能实现,而且极可能超出。

  总之,从经济增长目标来看,由于新世纪以来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无论是在GDP总量目标上,还是在人均国民收入目标上,我国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的时间,都极有可能提前。

  其次,从经济结构演进看。如果说GDP的增长更体现经济数量的扩张,那么,经济结构高度的演进则更体现经济质态的变化,或者说更体现国民经济实质性的进展。近十年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一是三大产业结构高度显著提升,2002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13.7%、44.8%、41.5%,到了2011年则演变为10%、46.6%、43.3%。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扩张,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后期。据测算,根据当代国际工业化标准,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中部总体及西部部分地区也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并且后发优势逐渐显现,预计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呈现出良性演变的趋向,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恩格尔系数)从2002年的37.7%,下降至2010年的35.7%,农村居民家庭从46.2%降至41.1%,城乡平均总体上实现了从40%以上向40%以下转变的历史性突破(按联合国有关部门设定的标准,40%以上至50%为小康水平,30%至40%则为相对富裕水平)。

  三是城市化率取得跨越性进展,2011年首次实现城市化率超过50%,达到51.3%。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看,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从2000年(初步小康)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

  同时,近十年也是宏观经济失衡矛盾非常复杂,宏观调控政策任务十分艰难的十年,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冲击,取得较为均衡增长的十年。自2002年起我国经济开始走出1998年以来的低迷期,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年均增长率接近11%,但结构性失衡矛盾较突出,特别是投资领域需求膨胀,消费品领域则产出和产能相对过剩,使宏观调控目标选择和方向调整面临困难,既难以全面扩张,也难以全面紧缩。从2008年初面对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及通胀压力,以“双防”(即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为首要政策目标,到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应对得力,2008年至2011年我国经济保持了9%、8.7%、10.3%、9.2%的稳健高速增长。自2010年10月之后,面对经济中同时存在的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的双重风险,宏观政策从此前全面扩张择机退出,重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组合状态,以兼顾经济中的双重风险控制目标,不仅2011年实现了9.2%的增长,2012年预计也能够实现预定目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