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时间是在1987年9月14日。 整整25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同时,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人们至今清楚地记得,2008年6月20日,正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专程来到人民网看望编辑记者,同时亲切地与“强国论坛”的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一刻,被亿万网民称为“最幸福网事”。 如果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总体上还是一个“追赶者”,那么,在被称为人类“第三次浪潮”的信息化过程中,中国和世界第一次站上同一条起跑线,信息化推进速度之快让世人惊叹。 这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的10年,同时也是信息化加速推进、互联网日益普及的10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幸福网事”,成为中国人这10年的共同记忆。 信息化成国家战略,信息技术创造诸多世界第一 有人说,中关村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1996年秋天,北京白颐路路口的一面广告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霸气的广告词不仅让它所在的中关村地区扬名天下,也记录了当时中国人对信息化时代的向往和渴望。 那一年,中国人购买了201万台电脑,比此前十几年购买的全部电脑还要多,其中增加最快的就是个人电脑,很多国外媒体惊呼:“中国进入电脑时代。” 今天的中关村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201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1.9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2005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出台,提出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成果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信息时代,技术先行。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过去10年,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研发和建设阶段,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试验网所用的中小容量IPv6路由器技术、真实IPv6源地址认证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0年创新,10年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2年6月,全国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343.2万公里,已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移动电话用户数由2002年的2.06亿增加至2012年的10亿,手机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拥有量从2002年3800万台增加至2011年的3亿台,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也在过去10年增加了10倍,计算机向农村普及的趋势十分明显;我国的网民数量在2008年跃居世界第一,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以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使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纽约时报》曾经撰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和日益雄厚的科技基础设施,都使它走在了新一代计算机科技的前列。” 过去10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信息产业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人人都是一个“端口”,随时随地与世界相连 “最多的时候每天能送200件,少的时候也有三四十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坐在家里买东西了。”供职于上海一家快递公司的谢成伟告诉记者。这些年,网上购物迅速兴起。对此,无数像谢成伟这样的快递员感触最深。 网上购物,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2008年,浙江省第一个光纤入户实验小区建成,家庭上网进入兆时代;2009年1月,我国发放了首批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目前,3G网络已覆盖我国所有大中城市和县城及部分乡镇;2010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手机的功能复杂了,电脑的体形苗条了,电视的频道增加了,网络的速度更快了。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端口”,随时随地与世界相连。 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012年春节,全国铁路第一次全面实行网络售票和电话订票,旅客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火车票。40天时间,铁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发售火车票5085.3万张,数量超过总售票数量的1/4,明显减轻了窗口售票的压力,减少了很多旅客买票排队之苦。 据统计,2011年,我国5亿网民中,约有4.15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沟通,4.07亿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2.44亿人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信息交流,1.94亿人使用网络购物,4002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 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前景诱人。 这些年,经历全球互联网经济的跌宕起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逐渐成熟、壮大。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影响力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里占据了一席之地;阿里巴巴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引导中国人进入网购时代,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个“创富神话”。 信息化还催生了一批新兴的服务业。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 《经济学人》杂志坦言:“随着经济和网络产业的成熟,中国互联网将拥有全球影响力,从某些方面而言已然如此,互联网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被西方汲取。” 信息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 511.9 亿元,超过报纸广告的规模;网络游戏市场规模468.5亿元,同比增长34.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壮大网络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通达民意汇集民智,网络搭建沟通新桥梁 “(天津)西青区中北镇居民小区集中,居住人口越来越多。而公交车只有两班,每班等候时间均长达40—60分钟,建议增加一些公交班次。” “我是(山东)日照市涛雒镇的村民,我们这里大鳞鲆养殖非常多,一家养殖户抽地下水的井都有好几口,常年不停地抽,这样下去,地面会不会塌陷?” “我是(河南)驻马店市的,上户口时名字被工作人员填错,‘航’写成了‘船’,现在都开学了,我还办不了学籍卡、交通卡。为什么本地改不了,必须要去省会改?” …… 这是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的留言。自2006年开办以来,《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累计接到近10万条各地党政“一把手”对网友留言的回应。截至目前,各地领导在这一平台上对网友作出的回复数量已接近10万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上百万个论坛、3.53亿博客用户、2.74亿微博用户。每天有上亿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诉求。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重大政策出台前,通过互联网广泛征求意见已成为一种惯例。每年两会期间,政府通过互联网征求的意见建议多达百万条,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台风又来了,这次是‘海葵’……预计未来24小时内本市将出现7—8级阵风,请注意防范。”8月6日至9日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滚动发出数十条微博,播报台风最新进展,并作温馨提示,让广大市民备感贴心。 近年来,政务微博以其亲民、人性化的特点悄然走红网络,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动的新平台。截至2012年6月,我国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府机构及领导干部微博已达45021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为25866家,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目前,已经建成的政府门户网站超过5万个, 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不足10%提高到了100%。 信息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公布,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到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从微博“打拐”到为贫困山区儿童提供“免费午餐”,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事件背后,都显示出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信息化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便捷渠道;与此同时,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制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共计200多部,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网络法律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云变幻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国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信息化的中国也必将带给世界一个崭新的未来。 (本系列报道刊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