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第6年。6年中,外资银行在中国资产从0增长至超过1.3万亿元。如今,面临着监管、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战略问题,外资银行不仅要思索 “全能银行”是否还能在全球延续,更要直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
英国诗人托马斯·斯托姆·艾略特在其1943年创作的名著《四首四重奏》中写道:“我的终点,就是我的开始。”诗人用这句发人深省的格言描绘人生。
这正是当下全球银行业的真实写照。在多数人眼中,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就是一些贪婪的银行家们为了获取暴利通过整合各种所谓的创新资源在玩的一种杠杆游戏而已,其结果是银行倒闭,投资者们哭泣。
虽然中国拥有严厉的“政策防火墙”,但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会对任何一个被称为“全能”的银行感到担忧,因为雷曼倒闭的阴影使投资者们担心这种“全能”不仅会让银行迷失方向,还会让投资者面临五花八门的潜在风险。
“渣打银行就是一家全能银行。” 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林清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坦言,全能银行指除了基本的支付和贷款之外,还提供覆盖所有产品、客户类别和地区的三维业务活动的银行。
“全能银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林清德认为,有些国家因此考虑打破全能银行体系是不明智的,因为全能银行可以帮助机构降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毕竟,多方位的服务和那些“连交易员自己都搞不懂”的高杠杆产品相比本质是不同的。林清德说,渣打银行没有特别复杂的金融产品,只是关注银行应该服务的基本内容。
自1943年至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一过程中,银行有了更多的创新理念,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但一个基本的定义却慢慢模糊:银行的本质是什么?
在林清德看来,银行就是帮助客户进行储蓄,帮助他们进行支付,给他们提供保护的机构。
“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变得越发清晰。” 林清德坦言,因为外资机构在进入中国以后要清晰地制定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政策,而不是将那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负责任地提供给客户。
“任何机构都应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尤其是银行。”
对话
入世10年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这10年间,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渣打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遭遇过哪些困难?
林清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过去的10年中,渣打银行的竞争对象不仅包括其他外资银行还有本土银行,不过这是好事,因为只有竞争,银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尤其是2006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之后,意味着更多的参与者进入中国市场。新的外资银行来到中国,你会发现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各机构人才的供应储备。因此,对渣打来说,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
另外,在政策方面,由于中国是一个逐步开放的市场,这就意味着相关法律会存在变化,这就要求外资银行能够适应并接受这种变化。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就需要把它当做一个全新的市场。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在某地开设分行,在我们最早进入的时候,需要确保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会招收当地的人才,因此,高管需要是本地人,需要很了解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当地社区的情况。
给中小企业“正规的”金融服务
《中国经济周刊》:在融资限制日益严格的环境下,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而濒临倒闭,你觉得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林清德: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难以享有“正规的”金融服务。实际上,现在大多数银行会过度关注大企业,中小企业被忽略了。我们希望利用国外的经验,让这方面的业务有所发展。
例如,我们有一个产品是帮助出口企业的。一家中小企业,拿到了一笔海外订单,需要贷款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在支付环节,他们也需要资金支持。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拿到订单,就可以给他们贷款,而不需要传统的抵押。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险审核。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无抵押贷款,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可以发放10万美元的贷款,中小企业可以在3-5年中分期偿还,这个产品在国内已经推广多年。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银行信贷额度可能普遍比较紧张,外资行还需额外考虑存贷比的问题,渣打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充裕性?
林清德:中小企业是渣打非常重视的群体,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政府也一向都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着力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在渣打,我们不会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反而会继续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帮助客户开展中间业务,比如在汇率和大宗商品大幅波动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客户通过套期保值产品来规避潜在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优化企业的资金流。
中国金融机构应借鉴“赤道原则”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银行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快速发展和环保之间多数机构不知如何去平衡。
林清德:在2002年,为了能够评估在项目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及指南建立了一个叫赤道原则的金融行业基准。
2004年,我们采用了赤道原则。它的核心就是在确定一个贷款项目的时候,我们要看对象是不是符合这个原则的企业。如果调查之后发现,虽然它是一个利润很好的项目,但不符合原则的话,我们也不会去做。当然,我们也会跟客户共同讨论需要进行哪些改变来符合赤道原则的要求。
但至今,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对赤道原则和小额贷款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采用并不成熟。渣打银行以战略高度统筹可持续发展业务的经验,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值得借鉴。
“希望能够第一批上国际板”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关于上海国际板有望在今年推出的消息不绝于耳,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都公开表态希望争取成为在内地国际板上市的首批企业,渣打有何准备?
林清德:渣打银行已经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只待相关规则最后确定。如果国家把相关政策落实了,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第一批国际板上市企业。当然,渣打银行不是为了资金而争取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的,渣打的资本非常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