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媒体热评
钟声:读懂改革,了解中国未来的关键
发布时间: 2015-04-1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4-03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世界而言,观察中国发展的动力,必须从研究中国的改革开始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常态”随之成为带有中国特色、具有世界影响的耀眼概念。外媒纷纷将焦点对准了中国发展的动力—— 

  “随着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出炉,中国即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它的基础源于中国球迷的殷切期望。”《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炉,美国《环球邮报》如此评论。 

  “中国正加速改革”,改革仍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德国财经网的报道如此断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长34页,约1.8万字,谈论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经济增长占到总篇幅的四成”,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计算了改革的“分量”。 

  欧洲的中国问题专家德福安曾经说过,“研究改革是了解中共未来的关键”。同样道理,观察中国发展的动力,必须从研究中国的改革开始。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不断释放出奔腾的活力。从非洲到拉美,从中国的近邻到遥远的欧洲,中国改革创造的发展红利造福于世界。 

  在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媒体上,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新常态,皆属最热门新闻——报道之、分析之、评论之。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分量足以让世界经济的天平倾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大步都会牵动世界的发展。 

  中国调整了增长速度,着力于提升增长质量,但丝毫没有放松改革的力度。很多外媒注意到,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包括最新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让世界看到中国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地位,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工作的非凡力量。一个个具体方案,已经构成一幅宏伟而雄心勃勃的全方位改革蓝图。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些挑战,西方某些专家的思考总是不得其要。殊不知,用他们那一套固定公式和逻辑来计算中国的发展,得出的那些耸人听闻的结果根本与事实无干。伴随过去30多年来的中国发展进程,唱衰中国的“惊人判断”不断更换“面具”。但是,“惊人判断”总被事实证明是“惊人谬误”。因为中国总能从本国实际出发,找到一把把解决问题的新钥匙,从容应对挑战,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这不是因为中国人都是“魔术师”,而是因为中国人最讲究实际,更勇于和善于改革。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博伊沙·科哈罗维奇说得好:“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过去一年中国整体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那就是‘改革’。中国领导人有着惊人的改革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改革精神。”是的,中国发展的动力,就是源自这样的勇气和精神。对世界而言,读懂今日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把握感知中国未来的关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