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1世纪头十年学术发展史
用中国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09-12-24    作者:邴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注重文本解读。由于国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出版,马克思文本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MEGA2所做的文献甄别和考证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学者们从文本角度还原、理解马克思提供了可能。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俞吾金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

  二是与当代西方哲学的转向紧密关联。以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等人为标志,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学、生存论等重大转向。国内学界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现代哲学,从生存论、文化哲学、日常生活批判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试图建立起马克思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内在联系。“以海解马”、“以西解马”和“以马解马”虽然在具体的研究路径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的基础都在于实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化。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哲学何以影响21世纪?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精神实质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就超越现代性而言,马克思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相同的时代境遇。正如萨特所言的那样,“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是处于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三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无论是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还是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借鉴,其目的都是为了充分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价值,最终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例如,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最具学术影响力的“马克思哲学论坛”自设立以来,每届的主题可能存在着差异,但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仅需要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借鉴,更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福山“终结”的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历史”,布热津斯基预言的也不过是教条主义的“溃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告了西方自由主义并非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已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无论是用海德格尔,还是用哈贝马斯,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非都是在用不同的西方理论来“嫁接”和“拼合”马克思的思想;只有面向“中国问题”,用中国实践来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以中解马”,方能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作者为吉林社会科学院院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