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者热议
郭凤海: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 2021-01-11    作者:郭凤海    来源:光明日报 2020-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

——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地位作用。”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说,我们要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高度依赖现代化军事理论作支撑;要适应世情变化,有效应对新军事革命挑战,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立足上流,在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中赢得主动,理论的先进性具有全局性支撑作用。

  郭凤海认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要立足我国我军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国兵学的深邃智慧和我军优良军事传统,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特别要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继承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一整套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探索其新的实现形式,以卓越的创见保持和发扬我军特色和优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郭凤海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把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内容要求,推动理论内容重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打赢现代战争,必须科学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方式,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相适应的新理念,强化全维全域一体对抗意识,注重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创新制胜强敌的多种战法。要大力加强核心作战概念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战法训法新成果,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核心作战理论相关战法,推进作战理论现代化。

  郭凤海谈到,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因。创新军事理论必须以军事战略需求、战争需求、作战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等为牵引和方向。当前我军处于新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如何有序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军民融合等后续改革,如何科学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如何创新发展适应我军实际的打法战法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打赢未来战争的实践需求,力求在战争指导、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与运用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拓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路径,注重研战结合,充分发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实战化军事训练、虚拟军事实践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郭凤海提出,要科学把握政治与军事、政略与战略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要深入研究军事战略重大问题,创新战略指导思想和基本作战思想。积极防御是我们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就要不断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还必须推动军事思维转型。”郭凤海说。先进军事理论的鲜活特征,是关注全球最新战例,注重反思性研究,突出前瞻性创见。历史表明,环境、任务、条件和问题变了,如果仍然抱着原有思维习惯,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理论现代化背后体现的是观念变革,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为此,必须优先追求认知领域现代化,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为变革创新开辟道路。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05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