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
王伟光: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
发布时间: 2017-08-30    作者:王伟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08-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7·26”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他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不仅是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创新。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思想、路线和行动的哲学和理论指南。17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它不仅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纪元,而且引导世界进步力量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所接受,迅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数以亿计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撰写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由此,古老的中国结束了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开辟了一条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中国道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哲学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集中凝练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21世纪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伟大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到“7·26”重要讲话,我认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第一,凝结了当代中国重大问题科学解决的哲学思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正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遭遇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完成民族和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把伟大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基于“中国自己的条件”,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的理论或别国经验。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全面的哲学回答,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解决了当代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二,凝结了当今时代发展大趋势的哲学概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哲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时代变迁在观念形态的集中反映。对哲学的考察,需要将其放到时代的大坐标中来进行。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时代精神进行深刻把握和精确表达。“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时代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系统地思考和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课题。诸如,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以什么样的思想支撑,以什么样的战略筹划,以什么样的机制保障,才能把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才能把剧烈变动中的世界引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让社会主义之光普照全球。这是对社会发展大趋势和历史运动大逻辑的深刻洞察和系统剖析,这是对当今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准确把握和精确表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三,凝结了人民大众实践探索的哲学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前提在于发动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以人民为中心,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用,属于人民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抛弃资产阶级理论家一贯使用的神秘的哲学面纱,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述哲学道理,以人民乐于接受的话语征服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倡导:“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人,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在于他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把深邃的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内涵的哲学思想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在哲学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来讲述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深刻的哲学道理,诸如“打老虎,拍苍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人心就是力量”,“补精神之‘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将“高大上”的哲学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一经传出,立即成为全民能诵的经典语录。习近平总书记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先锋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始终贯穿了一条红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它既构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依据,又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内容。

  第一,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要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内涵哲学思想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对以往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实事”、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实事”、对他们所历经的实践的“实事”,进行哲学探索和科学研究而“求”出来的“是”。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地地道道的中国话语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是打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成功标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90多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实事求是这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关键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其间所经历的成功和胜利,无不得益于实事求是;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误,也无不源于背离了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本身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科学掌握客观规律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不断变化的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并从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而提出解决中国与世界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一过程,既是理论探索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更是不断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过程。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阶级立场,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这使其与一切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帜,鼓吹进行“纯粹客观”研究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旧哲学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人民占据着最高位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为根本的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无立场的哲学,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哲学实践和哲学创造为我们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导向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我们树立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为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三,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它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认清矛盾、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处处体现着辩证思维的根本方法。比如,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阐述社会治理时,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把辩证思维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予以学习掌握,并运用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去。这就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第四,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观点。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哲学总观点和总说明,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政治上观察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根据和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提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思维能力,用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已经不可辩驳地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个伟大胜利,都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导和成功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运用生产、群众和社会基本矛盾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思考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指出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总趋势,又要看到资本主义依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总体上仍然是资强社弱,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历史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苦干实干,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前进。这就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努力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

  一种哲学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其逻辑论证是否严密,概念体系是否完备,而且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旗帜,能否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指南,能否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能否成为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一句话即能否为人民所用、满足实践所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其他一切旧哲学所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它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是改变世界的强大武器;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实践上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不仅是卓越的学者,而且是坚强的战士。他们的哲学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理论问题的思考上,体现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上,而且特别体现在实践中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这样,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毛泽东同志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邓小平同志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条件下,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一样,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也是这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深刻理解领悟其哲学智慧,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所蕴含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所贯穿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要把理论和实践、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真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真学,就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哲学思想既有谋划全局的宏观思考,又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南,闪烁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光芒。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持之以恒而不是一朝一夕地学习,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要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跟着时代学、抓着精髓学,力求把握其实质。

  真懂,就要在全面准确、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准确掌握其思想真谛。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来把握,要全面系统理解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创新观点和重大意义,特别要关注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面向新的实践,不断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深邃哲学智慧。

  真信,就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基础。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要把信仰挺在前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用,就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使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准的精神营养,转化为提高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并切实运用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信仰之力引领复兴征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必将给哲学创造、理论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所产生的科学真理。它凝聚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代表了当代中国的思想高度,开辟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秉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开启未来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在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推进哲学创新,并通过哲学创新带动并指导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中,在人类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