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 各界评说
西藏50年,见证神奇跨越
发布时间: 2015-09-21    作者:刘天亮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9-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某种程度上,西藏取得进步的方式,或许比西藏进步的幅度,更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最大的感慨,无过于西藏选择了一条有前途的正确发展道路。而50年的历程,也足以验证西藏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

国新办9月6日发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中说:过去的50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评价一再被重申,也一直被西藏50年来的发展历史所证明。

这些年到过西藏的人,首先可以从感觉上印证这一点。西藏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并未改变一点,即如今的西藏还是一片纯净的土地。那里地广人稀,却仍被视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自然条件艰苦,人们还一直向往着哈达一样洁白的生活,注视高远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在大踏步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宁静未曾改变,这不能不说是西藏的幸运。这正得益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包容性。

过去的西藏,在现代化的重要关口落后一步。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自治区正式成立,党中央治藏方略的核心,始终是在维护西藏社会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举全国之力引领西藏迈向现代社会。这里说的稳定,并不只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也不仅意味着政治上团结、经济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等。它还意味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虽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社会变迁,却不曾扰动西藏人民基本的心灵生活,同时保护和传承好了西藏的传统文化,还不以牺牲西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显然也是为了帮助西藏实现更高层面的稳定发展。

某种程度上,西藏取得进步的方式,或许比西藏进步的幅度,更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从现代化的数字指标上看,2014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虽然还是全国最后一个低于千亿元的省份,但就是在这样的经济体量下,让300多万西藏人民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基本迈进了现代文明生活的门槛。而与此同时,西藏的江河、湖泊、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对当前这个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这样的生态状况,是殊为不易的。

西藏能走出这样一条得民心的道路,和中央的支持、全国人民的援助分不开。而历史背后最大的推力,无疑是文明位势和民心所向。50多年来,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废除农奴制、接受现代文明生活,等等,主要是当历史进步提供更大空间以后,西藏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拿最不容易改变的生活习惯来说,以前西藏流行萝卜、白菜、土豆这“老三样”,而随着本地蔬菜自给率达90%以上后,许多家庭开始研究做菜,电视里各类烹饪节目大受欢迎。改变西藏人饮食文化结构的,是人们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

这些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国家对于西藏发展的各种政治安排、政策方针是有效的,50年来稳定西藏局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有力的,长期坚持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可行的。西藏的现实发展道路,远比任何人臆想的“中间道路”靠谱得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