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邓小平首次阐述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小康目标的提出,对于我们党科学制定和完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用“小康”定位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社会价值观与传统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它采用世界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一个本来很抽象的社会发展目标概念确定了一个具体的标准。这就使现代化的目标既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又便于与世界各国作比照,还能根据各种情况适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目标。
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一步步顺利推进,绝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些地区向小康水平过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纪念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30周年,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央文献研究室组成课题组编撰的《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三十年》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一本集党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于一体的反映中国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的图书。书中选编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反映了小康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反映了30年来我们党为实现小康目标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动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还收入了关于30年小康社会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研究文章《小康社会理论形成与发展综述》、资料辑《小康社会建设30年记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的调查报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