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高层论述
蔡武:在文化部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1-11-09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1-10-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文化部学习贯彻落实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蔡武

  2011年10月19日

  同志们: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昨天晚上新闻联播已经报了,这次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文化部系统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会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文化部机关、各直属单位以及国家文物局系统正处长以上干部大会,传达会议精神。

  昨天晚上,在中宣部紧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云山同志非常激动地讲到,我们所有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同志,都应该记住10月18日这一天,这一天可以说是我们宣传文化战线同志们的盛大节日,因为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讨论文化的改革发展问题。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过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决定,那个《决定》涉及到文化,但不是专门为文化问题而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更广;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再一次涉及到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但也不是专门为文化问题而召开的;这一次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文化问题,这也是我们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就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决定,使之成为全党的意志。还有,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60年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所以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讲,都是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应该成为我们整个宣传文化战线同志们的值得庆贺、值得纪念的一个节日。

  今天我想讲几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2012年下半年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圆满成功。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考察,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来认识,我觉得要把握好这样几点:

  第一,这是在一个重要的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无论是从国际格局深刻调整,还是从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来看,当前我们都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西亚北非局势动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民众的不满情绪增多,连续掀起抗议的浪潮,国际和地区的热点此起彼伏,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迭加出现,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大势,找准方位,加强战略思考,加强总体谋划,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隆重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弘扬了民族精神。明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做出全面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必然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开拓奋进的重要会议,更加突显了这次会议的特殊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第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主题和意义都十分重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90年的奋斗和创造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的新觉醒、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文化建设的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当今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广泛而深刻,抓住和用好我们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于战略全局,谋划文化建设,适应时代要求,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这次全会做了重要的决定和重要的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完整地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什么为指导,围绕什么任务,沿着什么方向,按着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目的这样一系列重要问题,《决定》既有理论上的新根据,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既明确了目标方向,又提出了措施保障;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屋建瓴,统览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全会做出的重要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将永载史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以这次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全党全国的面前,我们要深刻理解、深刻认识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做出决定,主要是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的问题。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两大一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召开一次全会,对文化的改革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我们都讲,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我们要顺利地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第三,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的改革发展。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要看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我们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围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国际敌对势力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单纯依靠硬实力抵制中国越来越不可能,从而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千方百计地干扰和遏制我国的发展,我们同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扩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第四,要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应该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很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新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高度的认识。在这次全会上,讨论的时候,很多文化界的人士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列席,像作家二月河,在我们组讨论,他就讲,作家们都深切地感受到,现在是我们国家文化、文学、文艺发展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好的时期。湖北京剧院的院长,就是演《徐九经升官记》的著名演员,他说他的导师袁世海先生生前讲过,他们这一代是幸运的,不用参加一个又一个的运动,赶上了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些作家艺术家们,对我们十六大以来文化的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新的局面发自内心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很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总体上讲,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来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党中央经过全面、认真、审慎的研究,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全会要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且做出了重要的决定。

  全会的召开,对于我们继续抓住和用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改善文化民生,提高小康社会的质量,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讲,全会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对于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鼓舞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士气,对于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力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文化的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又要注重从实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重要措施。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力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三是繁荣文化创作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五是完善文化的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活力。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七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文明进步,《决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决定》还讲到四个“越来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是四个“越来越”。还有三个“关系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都是特别深刻的,特别是《决定》中间有两句话,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必须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我们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建设必须要在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决定》要求全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这些新的要求,准确把握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所认识到的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我们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而得到的各族人民关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趁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相信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必将充分地得到发挥,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必将得到极大丰富,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要深刻地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云山同志在昨天晚上的讲话中讲到一个观点,他说这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地把握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他说,这就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主题、主线。他提出,这是全会的一个的重大贡献和突出的亮点。可以说,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条主线,全会作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以思想文化的新崛起和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逐步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多策并举,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那么这个道路是一个什么样的道路呢?这次《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段话就是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它的深刻的内涵。同时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

  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一是涵盖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根本动力,体现了我们国家文化的独特属性和文化工作的特殊原则,体现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所在。

  二是这些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又凝聚着我们党九十年来领导文化工作的基本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结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深刻学习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能够加深我们对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更加珍惜文化建设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与之相比,文化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决定》稿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当前我们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中的作用还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任务非常繁重;舆论引导的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力度还需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的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还较为薄弱,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强调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段话在全会讨论时也是非常热烈的。这就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总体表述。《决定》之所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考虑到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的大国,但还算不上是文化的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资源相匹配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的,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家注意这里面有三个词,一个叫相匹配,一个叫相适应,一个叫相承接。这是我们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目前,已有二十多个省区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一致赞同这样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总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联系,所以,这次《决定》没有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这次全会上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相匹配”、“相适应”、“相承接”,这样的目标是一个既顺应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人民的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一个奋斗目标。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进。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蓝图变成规划,全面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全会虽然没有规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但是根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是到2020年文化改革建设的六大目标。

  《决定》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即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还重申了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方向问题,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等。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人民群众在不断地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完整性。这些方针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的精神,就是要认真的学习这些方针和原则,领会决议的内在精神,运用这些方针原则指导具体的工作,增强我们的执行力,来破解我们改革发展的难题,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是六个方面提出了工作的部署,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在这个方面提出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在这次全会讨论的过程中间,一些同志建议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做一个概括,提炼出更加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会经过认真的讨论,多方面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并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过深入的专题研究,梳理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从目前的调研情况看,提炼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在实践中间继续探索。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方面,比较完整的表达了我们全党的意志。

  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全会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方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文化创作生产呈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繁荣发展的景象。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相比,文化创作生产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不多,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文化创作生产中存在的低俗、一切向钱看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特别是要牢牢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所以,《决定》提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发挥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方面,特别强调要推出更多更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地投身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创作出、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实施精品战略,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的创作,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抵制低俗之风。《决定》还对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做出了部署。另外,《决定》强调了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要意义。《决定》提出,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

  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决定》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把主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的支出预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决定》还对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出了规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全面地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国家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广泛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的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决定》提出,要加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提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的力度,还提出中央、省、市三级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乡镇和村文化的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是比较快的,2004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平均的增速估算,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一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一是扩大文化消费。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请大家注意,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间,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就是考虑到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强调市场是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围绕这个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全会上讨论时,关于投入的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会上发言,反复强调,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不增加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最理想的是希望有一个刚性的指标,比如说规定占GDP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等等,希望能具体提出一个刚性的指标,但是经过反复的酝酿讨论,有了这两句话,即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也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一个共识,我们要把它变为政策,我们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同主管部门的协商,贯彻落实《决定》规定的这个原则,把它变为政策,变为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有财力的保障。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我认为这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文化走出去和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双向的,我们在大力扩展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对世界影响力的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更加博大的胸怀,来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我们始终是坚持开放、包容这样一个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在坚持对外开放上也有重大的发展。

  六是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决定》指出,要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三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一是造就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提出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开展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培养善于开拓文化建设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得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二是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建立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岗位,对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的公务员,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追求德艺双馨。要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的骨干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这是落实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六大举措。我们要深刻的领会这六个方面的举措内在的逻辑联系。六个方面的举措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紧扣影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涵盖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抓好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按照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云山同志对此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点拨,他指出,这六个方面的任务听起来也不少,但这六个任务每一个都有核心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在融入和贯穿上下功夫,融入各个方面,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要在加强引导上下功夫。举个例子,我们网络文化单靠封堵、单靠查禁、单靠删除是不行的,实际上也做不到,要靠引导,靠把我们正面的舆论做大,在网上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占据话语权,这样才能使网络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回顾十七大以来,舞台艺术、美术、音乐等方面,我们没有公开批评过一个作品,也没有公开批判过一个作者,但是我们开展了积极的文艺评论,文艺批评,我们加强引导,我们把正面的主流价值的作品,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精品,通过展演、展映、评奖、奖励把它推出去,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回顾这几年来我们的舞台艺术,我们的美术作品,我们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主流是健康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对社会发挥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所以,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单个的设施建设也轰轰烈烈地搞了一阵,现在要在完善整个体系上下功夫,所以我们搞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不仅是不收费、免门票的问题,而是重大政策带来我们在管理体制上深刻的革命,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革的要求,创新的要求。所以,公共文化事业要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发展文化产业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为了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增强我们在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来保障我们国有的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占领话语权和制高点,提高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深化改革开放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在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上下功夫。比如说我们的院团在转企该制的过程中,感觉到最缺乏的人才是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最缺乏。我们在文化产品的服务和创新上,最缺乏的是既懂得艺术生产规律,又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前一段时间乔布斯的逝世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就是因为他的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紧紧地抓住这些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我们的文化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成绩。

  我们文化系统要切实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把全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在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方面,我们全体文化系统干部,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实质,组织生产更多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挖掘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组织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间,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间,巩固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点、思想道德基础。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汇贯穿,要通过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来贯穿进去、融入进去,真正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在审美的同时得到精神的升华,这是我们的任务。

  在着力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方面,我们各个领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响应全会的号召,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中间去,特别是《决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要深刻理解,贯彻执行。积极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要着力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开展文化艺术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传播。我们要净化网络文化市场,加大城乡网吧监管力度,引导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要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文化产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要精简各种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同时大力提倡开展积极的健康的善意的文艺评论。

  在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我们要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要争取形成比较完备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既要建阵地建设备,更要重管理重服务,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继续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工作,要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强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数字文化建设。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探索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推出一批文化品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特别是要重视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次讨论中间,关于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保障问题也是大家热议的一个重点。我们国家一亿五到两亿农民工,脱离了农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他们发挥不了作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没有把他们纳入服务对象。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结果十三亿人口中有将近两亿人口游离在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外,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所以全会决定要重视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明确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他们成为服务对象。要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建设。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及其保护机制,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要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在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方面,刚才我讲了到2016年大概我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可以占到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对我们来讲,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的新兴业态,要提升演艺、文化娱乐、文化会展、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建构科学的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我们要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工作,要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演出院线、连锁经营等文化产品现代流通形式,加快培育各类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加强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协调有序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地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平。

  在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中国的新形象。深入开发对外交流项目,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兼容的文明观,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改进文化出口奖励机制,扶持文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到境外兴办实体、开展投资,开拓海外市场。开展文化各领域的交流、互访,举办各类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和专业比赛。《决定》上有三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社会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人心的回归。

  在着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方面,我们要深入推进“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要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专业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计划、西部地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文化艺术人才支持计划。要高度重视配备好街道、乡镇宣传文化干部,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要推动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在这儿我还要强调,人才的成长和凝聚,离不开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提供创业平台,多创造发展机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多出人才。要推进文化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追求德艺双馨。我们要按《决定》的要求,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名家、名角、中青年骨干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接地气,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真正当好人民的艺术家。

  四、加强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的领导

  中央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整个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要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为中心工作、首要任务,要求精心部署,精心规划,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要在我们全系统掀起一个学习高潮,我提几点要求: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迅速掀起学习的高潮。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各文化单位,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目前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当前文化工作的主线,牢牢抓在手上,紧紧扭住不放,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定自觉,工作上强力推进。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要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机制,要集中一段时间,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意见。要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总结推广阶段性的经验,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二,要切实做好组织动员,实现学习对象的全覆盖。文化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要走在前头,要做好表率,要充分发挥学习全会精神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各个省市厅局要组织本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全会文件,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各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率先深入开展学习,各单位一把手要学实一步、学深一步、学透一步,领导班子成员要学好一点,会学一点,多学一点,原原本本地学,深入系统地学,联系实际地学,融会贯通地学,以此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作风,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要充分发挥工青妇侨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注意抓好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学习,抓好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学习,使这次这次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覆盖到文化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三,要切实改进方法,确保学习取得成效。要把学习这次全会的决定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两次重要讲话和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结合起来,要与我们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贯彻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我们正在深入开展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论断,新的指导方针,新的奋斗目标、新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不断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决心、智慧和动力。要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单位建设机制作用,通过报告会、培训班、座谈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形成学习亮点,不断推出学习典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围绕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组织理论讲解,深入开展研究,努力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帮助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全会的精神。四,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切实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工作,组织各类媒体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开设一批专栏专题,推出一批重点社论、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撰写一批重点文章,大力宣传全会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宣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和全会《决定》,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热烈反响和学习情况。宣传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过程中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做到既全面准确,又深入浅出。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网络广泛地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美好。让我们文化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奋发进取,开拓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的讲话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1. 蔡武:使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可感可知可行可融
    2. 蔡武:城镇化不能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
    3. 蔡武: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4. 蔡武:文化市场主体尚不成熟 国际竞争力较弱
    5. 蔡 武:为时代立传 为人民放歌
    6. 蔡武解读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新走向
    7. 蔡武: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
    8. 蔡武:正在起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方案
    9. 蔡武:国家艺术基金目前尚未覆盖港澳台地区
    10.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新老问题相互叠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