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专题研究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三重维度
发布时间: 2011-12-31    作者:南振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作出了全面而具体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激越号角。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着力把握主导性、民族性与创新性三重维度。

  凸显主导性,在多样性文化发展中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元主导与多样性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一方面,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的灵魂和旗帜。另一方面,源远流长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导致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多形式化、多层次性,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与此同时,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并存发展。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各种价值观多元并存、相互交织,主流价值不时遭受冲击。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多样化文化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显得尤为紧迫。

  主导文化反映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体系的灵魂和旗帜,具有决定性作用。离开主导文化,就会使文化发展失去指导、迷失方向,文化建设就会陷于混乱。主导性文化的发展及其引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多样性文化的汲取和有机联系。背离多样性或者限制多样性,主导文化就会沦为形式和教条,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在发展多样性文化中坚持主导性,把主导性融入多样性之中,充分发挥主导文化的统摄引领作用。

  秉持民族性,在开放与包容中激发社会主义文化活力。从近代开始,人类历史迈向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阶段。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不仅物质生产具有世界性,精神文化生产同样如此。民族性与世界性构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之一。随着各国逐步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如何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各国文化迈向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本身是一个悖论的发展过程,充满着一体化与分裂化、单一性与多样性、集中化与分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矛盾。全球化绝不等同于世界的趋同化,更不等同于少数文化霸权主义实施的世界的“单一化”或“西方化”。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矛盾统一体。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世界性建立在各民族的共同性基础之上。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文化全球化在促进世界共同文化发展的同时,为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舞台。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开放与包容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应有态度。文化封闭必然导致文化僵化。文化傲慢必然导致文化霸权。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文化上的自信与包容,海纳百川、胸襟博大,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面向世界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大竞争,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防止唯我独尊的文化自大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同时,坚持开放与包容,正确对待世界多样性文化,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在比较中进行文化自我反思,在展望中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借鉴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与时俱进地审视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当然,学习借鉴不是食洋不化,而是中外结合,洋为中用。对于外部形形色色腐朽文化和文化霸权的侵蚀,必须坚决防范和抵御。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性冷静地对待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与共荣,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彰显创新性,在体现时代性与把握规律性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其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途径。创新的根本在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创新基于传承。有传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能真正传承。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本着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旗帜。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科学梳理和挖掘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地实现民族文化向现代性转化,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使其体现时代性,富有生机与活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文化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实践精神。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充分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这一文化创新的丰厚沃土,深入人民群众开拓进取和追求美好生活这一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的新变化,使文化发展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魅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企业改革,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着眼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大力借助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把握国际受众特点,借助国际传媒力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1.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两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
    3. 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
    5.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一与多的考量
    7.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8. 《文化强国之路》:社会主义文化建
    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10. 董耀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