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历史的回声
梅兰芳: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1955年)
发布时间: 2012-05-08    作者:梅兰芳    来源:人民日报 1955-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今天首先要向党和毛主席致最崇高的敬礼,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亲爱的同志们致衷心的谢意。今天这个纪念会,不独是我个人和周信芳先生的光荣,也是我们全中国戏曲工作者最大的光荣。
  刚才欧阳先生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欧阳先生说得一点不错,我在舞台生活上的这样一些微小成就,并不是依靠什么特别窍门得来的,而只是“劳动的积累”。
  我开始学戏,是在满清末期光绪庚子以后,学的戏都是以唱工为主的青衣正工戏。这类戏在当时的演法,是不注重身段、表情的,当时观众对这类戏的要求,也着重听而不着重看。
  辛亥革命以后,观众对戏曲艺术的要求也提高了,我初步地感觉到,这种专重唱工的青衣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要求,所以就在青衣之外,兼学了二本“虹霓关”、“樊江关”、“穆柯寨”这些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戏,使戏路宽广丰富一些。果然这些戏演出以后,比青衣戏更受欢迎。
  也就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逐渐明确,话剧已开始活跃起来。我感到了演员对社会的责任,就先后排演了以现代故事为题材的“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童女斩蛇”等时装戏,内容是反映妇女受压迫、婚姻不自由等不合理社会现象和破除迷信的社会要求。从今天看来,这些戏本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很多缺点的,但在当时社会里,却起了一些好的作用。
  随后我又从前辈先生们学习昆曲,对昆曲发生了很大兴趣。因为昆曲是一种歌舞并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古典戏曲,京剧受它的影响最大。学习了昆曲以后,我的表演技术,就有了很显著的变化。
  我从演青衣、闺门旦进展到演贴旦、刀马旦,排演时装戏,学习昆曲这几个时期,在表演艺术上,比以前已经丰富得多了。我就在这些基础上,大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舞蹈部分,有“霸王别姬”里的剑舞,“上元夫人”里的拂尘舞,“麻姑献寿”里的袖舞,“太真外传”里的盘舞,“西施”里的羽舞,“天女散花”里的绸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镰舞,“千金一笑”里的扑萤舞,“廉锦枫”里的刺蚌舞等。这里面“霸王别姬”里的剑舞,是把京剧“鸿门宴”和“群英会”的舞剑,还有“卖马当锏”的舞锏的舞蹈加以提炼变化,同时吸取国术中的剑法汇合编制而成的。不过,“鸿门宴”等三个戏的舞蹈,原只有打击乐器的伴奏,“霸王别姬”里的剑舞,却是一部分加入了歌唱,另一部分又配合了管弦乐的伴奏的。“麻姑献寿”里的袖舞,是我从古代的“长袖善舞”这句成语,体会出古代有一种以袖子为主的舞蹈,而根据旦角的水袖动作研究出的一种袖舞。“天女散花”的绸舞,是根据古代绘画“天女散花图”的形象创造出的。天女服装上的特征是两条风带,显示着御风而行,我就想到可以利用这两条风带来加强动作的舞蹈性,创造了天女散花的绸舞。服装部分,大都取材于许多古代绘画、雕刻、塑像等等美术品上的妇女的装束,因为要适合于舞台上表演的条件、人物的性格、图案色彩的调和,就必须加以适当的剪裁;特别是头上发髻的设计,是经过了若干次的试验和改革,才完成今天的样子的。
  上面一系列的艺术改革和舞台实践,得到观众的批准之后,我就开始了出国演出。我出去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把中国的戏曲介绍到国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观摩吸收外国戏剧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
  最难忘的是一九三五年,我接受了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去苏联进行访问演出。我初次看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新面貌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城市演出了三个星期,受到了苏联广大人民的极大鼓励。我见到了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洛维奇—丹钦科两位老先生,除了观摩他们所导演的名剧以外,还不止一次地举行了座谈,彼此极其亲切地交换了戏剧艺术方面的经验。他们看了我的戏以后,对中国戏曲的表演方法,有过这样的评价:说中国戏曲的表演法则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这句话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我们民族戏曲艺术的特征。我这次访苏,不但在艺术上得到了重大的收获,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我当时以无比愤怒的心情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个戏。这两个戏,是以反抗侵略、鼓舞人心为主题的,在各地公演,得到观众的热烈支持,可以反映出当时人民民族意识的高涨,人民给我的教育和鼓舞是极其深刻的。
  全国解放以后,我参加了政治活动,并在各地巡回演出,到过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和几个工业区如石家庄、无锡及东北八个城市,又参加了鞍钢三天工程的开工典礼,同时,还光荣地参加了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工作,后来,又到华南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演出活动中,工农兵观众占了最大的比重。我接受了他们给我的永不能忘的启发和帮助,使我在表演方法上,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和阶级关系的刻划和分析上,提高了一步,加强了我为工农兵服务的决心。
  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三年的岁尾年初,我光荣地参加了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使我亲眼看到和平阵营力量的强大,鼓舞了我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的信心。
  在旧社会里,我辛辛苦苦地演了几十年的戏,虽然在艺术上有过一些成就,但服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却是模糊的。解放以后,我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懂得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明确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从我国大陆解放到今天,虽然只有五年多,五年多的时间不能算长,可是在我六十年的生命史中却是最宝贵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无论在政治上、艺术上,我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过,在这五年当中,我在戏曲艺术实践上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还是很多,比如在戏曲改革方面,自己的贡献就是很不够的。目前我正在拍摄五彩纪录电影,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对广大的人民,对我们戏曲工作者的青年一代,能有一些贡献。我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三、四等集,也当抓紧时间写出,以供从事戏曲工作的同志参考。我还要到我所没有到过的地方演出,向各兄弟剧种作交流经验的学习。对新生力量,我愿从多方面来予以帮助。我希望我的工作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有微末的贡献。我还决心从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如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空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造,那是难以想象的。
  综合我五十年来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从事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灿烂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人民日报 1955.04.14 第3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