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
1月 以文化人纷至沓来为背景边区文协在成立两年多后,终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知名文化人个人代表123名,文化团体代表274名,代表着107个团体。大会历时九天,选出文协执委会,毛泽东、洛甫、王明等党政领导列名其间。毛泽东在会上做讲话《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
化~,即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
2月边区文协主办的《中国文化》创刊。首发了《新民主主义论》,文章说"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一一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5月 茅盾来延,讲《市民文学概论》,与文艺界诸人讨论民族形式。
6月 鲁艺两周年,毛泽东、朱德、洛甫、任粥时出席纪念会。朱德讲话:笔杆子不如枪杆子,"文艺的罪过"。
8月 《大众习作》创刊。特点:登真正的大众自己的作品;由文化人负责改稿;原文与改稿双登,使读者可以对照、比较。
10月 中宣部、中央文委发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指示》,共13条,反映出文化人造成的若干矛盾,以及党对此加以回护、隐忍的意图。
丁玲、舒群、萧军等东北作家发起文艺月会,并出《文艺月报》。
12月 边区文协文艺顾问委员会确定隔周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第一批报告人及题目如下:陈荒煤《主题与典型》,刘雪苇《文学的发源及其发展》,周扬《现实主义~,艾思奇《文学与生活》,何其芳《欣赏与批评》,茅盾《中国文学运动史》,萧三《苏联文学》,周立波《欧洲文学》,丁玲《漫谈〈子夜)》,周文《阿Q正传》。
1941年
1月 重庆《新华日报》载文向外界描述延安文艺特点,提及文艺讲座、文艺小组、《大众文艺》、鲁艺和"鲁迅方向"等。
2月 文艺月会座谈会,检讨延安文艺缺点:人物缺乏个性,作品艺术粗糙、近于"新闻报道",理论批评八股化,作家与批评家存在互相理解问题。
3月 又一重要人物艾青抵延。张闻天、凯丰欢宴之。
丁玲、萧军、罗烽、筒'群、刘雪苇等搞"星期文艺学园",培养文学青年,每周日上课一次,延安文艺界名人二十余任其课。
5月 《解放日报》创办,丁玲任文艺栏主编。
鲁艺订出《艺术工作公约~"十不",其中第四条为"不对黑暗宽容;对新社会的弱点须加积极批评与匡正。,,
6月 《解放日报~ 7日发表社论《奖励自由研究》,指出:人类历史上的前进运动,常常和思想自由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每当革命处在转变的伟大时代,常常伴随着一个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开展自由研究,打倒不合时代的因袭权威,驳斥现实中的黑暗事物,启发新时代所要求的思想意识。
10日,再发表社论《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说知识分子将发现在延安"科学和艺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抗日的共同原则下,思想的创作的自由获得了充分保障。艺术的想象,与科学的设计者R在这里发见了一个可在其中任意驰骋的世界。"知识分子在这里所担负的是"更广泛更深入的启蒙工作"。党欢迎艺术家对"边区的缺点"予以"反映和指摘","尤其珍视真正的'艺术家的勇气',"。社论最后说"我们虔诚欢迎一切科学艺术人才来边区,虔诚地愿意领受他们的教益。"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发表。
7月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改为独立团体,正式启用印章,形成驻会作家编制。
马列研究院改组为中央研究院,下设包括文艺研究室在内的九个研究室;文艺研究室又分文艺理论、小说、诗歌、戏剧、鲁迅研究等小组,共有特别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生二十余人。
8月 毛泽东致信萧军"延安有无数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
胡蛮和力群就美术创作在《解放日报》争论。胡认为延安艺术家轻视政治命题,偏重自由创作,其来源是错误认为艺术和政治是两码事。力群则反驳胡的说法,认为他不了解创作者与生活的关系,要求他们去反映所不熟悉和不喜欢画的东西;其次看不到技巧的重要性,机械地强调政治,把它看成唯一的东西,这会阻碍美术的发展和多样化。
9月 艾青等筹办《诗刊》。
10月 文抗"文艺小组工作委员会"提出《文艺小组工作提纲及其组织条例),把延安独具特色的文艺小组活动制度化。
周扬代表鲁艺当选边区参议员候选人。
鸿迅(朱寨)的小说《厂长追猪去了》引起了典型的"对号人座"式反应,安塞县纺织厂厂长来信,指小说人物影射了他,欲追究作者责任。
袁文殊等抵延,至鲁艺工作。
11月 继上月19日千余人纪念鲁迅逝世五周年之后,本月,延安再掀庆祝郭沫若五十寿辰热潮;周恩来亲自撰文称"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红色文艺的"诸神谱系"和"经典系列"开始形成。
丁玲《在医院中时》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