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
1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撰文称赞《逼上梁山》。
1月9日,毛泽东致信杨绍宣、齐燕铭谈《逼上梁山》:"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浮,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
2月8日,延安新华书店、华北书店新书预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即出。此为《讲话》的首次以书的形式面世。
2月23日,延安"八大秧歌队"在杨家岭会演。
3月陕北佳县李增正与其叔父李有源自编《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共九段),配以《骑自马挂洋枪调~,从佳县到延安边走边唱;其中一段"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著名歌曲《东方红》诞生。
3月21日,周扬在《解放日报》发表长文《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从理论上全面总结秧歌运动,提出它是建立大型民族新歌剧、新话剧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
4月2日,毛泽东读周扬送呈的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所写序言后,致信周扬,认为:写得很好。此文把毛泽东与马、恩、列、斯等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并列口
4月8日,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一〈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在《解放日报》全文发表。
4月18日,经毛泽东亲自批示,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在《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后来毛泽东曾致信郭氏"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月内,周恩来派何其芳、刘白羽随林伯渠所率中共代表团抵重庆,向国统区文艺工作者传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首先来到郭沫若府宅,用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向郭单独介绍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尤其是毛本人的讲话内容。第二天,郭即在家中,召集和主持座谈会,听取何、刘二人的传达;以后,又多次举行学习《讲话》的集会。
5月24日,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行政学院,并入延安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亲临会场,就"抢救运动""做得过分"当场脱帽掬躬致歉。
5月27日,毛泽东就艾青所写《秧歌剧的形式》一稿,致信胡乔木"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子,可起教本的作用。"该文一个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
5月31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抵边区。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外来采访团,尤其因其是在整风运动之后访延,备受关注。
6月24日,中外记者团与延安文艺界在边区银行大楼会晤。丁玲、艾青等几位被传因文艺观点问题受批判受迫害的作家,当场"辟谣"。
6月30日,丁玲在《解放日报》发表报告文学《田保霖》,叙述先进人物事迹。第二天,毛泽东即派专人去对丁玲说: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为你走上新的文学道路而庆祝。
10月23日,毛泽东在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作报告《文艺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指示"要利用旧戏班,利用在秧歌队总数中占百分之九十的旧秧歌队,逐步地加以改造。"
11月11日,郭沫若在重庆天官府七号文化工作委员会为由桂林来渝的柳亚子洗尘,周恩来、董必武、潘汉年等出席。其间,大家一起"跳了秧歌舞"。这是有记录的大城市第一次扭起延安秧歌。
1945年
1月14日,边区群英大会闭幕。随着群英大会的召开,延安文艺界掀起新一轮歌颂英雄模范人物高潮。
1月22日,延安平剧研究院彩排《三打祝家庄》,并开座谈会。
2月7日,重庆《新民报》报道:自去年中外记者团访延后,"扭秧歌" 一词已带到重庆。周恩来从延安返回重庆时带了若干秧歌剧,并组织延安来的文艺工作者、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在"周公馆"过道里,演出秧歌剧,又在《新华日报》社的空场上和办事处草地上,两次举行大规模的秧歌演出,请国统区文艺界人士观看。节目有著名的《兄妹开荒》以及《牛永贵挂彩》、《一朵红花》等。
正月期间,秧歌运动达到高潮,延安处处天天可见秧歌表演。
2月17日,鲁艺工作团的秧歌演出中,出现了《夫妻识字》。翌日,马可在《解放日报》发表《夫妻识字》脚本。
2月22日,正式公演《三打祝家庄》。彭真观后称:~三打祝家庄》证明平剧可以很好地为新民主主义服务,即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亦致信编导演人员,称赞此剧"继《逼上梁山》之后",巩固了平剧改革的道路。
2月23日,鲁艺工作团开始排练《白毛女》。
3月18日,延安文艺界百余人集会,由周恩来和他所派往重庆的何其芳,介绍在重庆宣传《讲话》及《讲话》后延安文艺新方向,对大后方进步文化界的影响及效果。
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此次大会明确规定,要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5月15日,孙犁在《解放日报》发表《荷花淀一一白洋淀纪事之一》。
6月10日,鲁艺为"七大"代表首演《白毛女》,获极大成功。毛泽东及全体中央委员观看了演出。翌日,中央办公厅传达中央书记处的三条意见:一、此剧非常适合时宜;二、黄世仁应该枪毙;三、艺术上是成功的。
7月延安陷入《白毛女》热。17日,《解放日报》开展关于《白毛女》的书面座谈,发表大量评论。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技下第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8月15日,日本投降。
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
8月31日,孙犁在《解放日报》发表《芦花荡一一白洋淀纪事之二》。
10月21日,周恩来在重庆张家花园的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晚会上,谈延安文艺的分期:分三个时期,第一是抗战初期,延安来了很多各方面的作家;然后"中间一个时期,没有产生什么作品";第三个时期则指"最近两年多来","又蓬蓬勃勃起来"。对中间那个时期作品很少,周的解释是"大家忙于生产,生活很紧张"。(文见《新华日报》1945年10月22日)
10月30日,洗星海逝于莫斯科。
11月中央决定,延安大学及所属各学院(包括鲁艺)迁往东北新解放区。在延安文艺史占有重要地位的鲁艺就此离开延安。
周恩来在重庆召开重庆文艺座谈会,共三次,地点为天官府郭沫若家和曾家岩五十号客厅,要求国统区文艺界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检查自己过去的文艺工作,改进今后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