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 史家评议 >> 政治
冷兆松:党内干部称呼与中共政治规矩的70年
发布时间: 2017-12-19    作者:冷兆松    来源: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3年,刘少奇指出党内干部称呼出现了问题。在1943年至今的70多年期间,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件,确立并多次重申党内干部称呼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观点。但是,在最近的30多年中,党内干部称呼问题乱象丛生,舆情不止。 

  一、党内称呼的优良传统 

  (一)优良传统的保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历来有一种好传统,不论上级和下级、干部和群众之间,都是互称同志,或者直呼老张、老李。党内称同志,不称官衔,有利于打掉官气放下架子,有利于密切上下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防范领导干部产生官僚主义,有利于端正党风。优良的党风可以促政风带民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1929年5月,红军来到古田。这天,贫农廖大哥去帮红军做饭。晚饭开过好久,红军首长才回来。他一进灶房,看到廖大哥,就亲热地问:“辛苦了!老兄弟,贵姓?”廖大哥心头一热,半晌才回答:“小姓廖。”“啊,老廖同志!”首长又亲切地问:“多大年纪了?”廖大哥答:“三十七了。”“呵,真巧,我们还是‘同年’呢!”关切亲热的话语,像春风吹开了廖大哥的心扉:过去,有钱人总叫他“讨食鬼”、“老长工”;如今,红军首长却称他“老兄弟”和“同志”,还同自己认“同年”,真是寒冬炭火暖全身啊!他一问,这位首长就是毛泽东。[1] 

  张际春是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之一,为创建红军政治工作作出了贡献。[2]殷步实回忆说:有一次,他送去编好的部队来稿中有“马夫”、“民夫”、“俘虏兵”等词,张际春副政委严肃地而又耐心地对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阀部队语言、文字称呼有着根本的区别。我军的干部和战士只是职务上分工不同,但在政治上官兵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在语言和文字上称“伙夫”为“炊事员”,“马夫”称“饲养员”,“民夫”称“民工”,国民党军队放下武器自愿参加我军的士兵应称“解放战士”。党内和党外称呼也不一样,在党的会议上都是共产党员,应称同志,不应称某同志行政职务,如某司令员、某政委就不对了。[3]周恩来曾对他的秘书、警卫员和炊事员说:“我在支部里是一名党员,不是总理。你们不要叫我总理,就叫恩来同志。”[4] 

  (二)优良传统的丢失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扎根稳定之后,在干部称呼上出现了与优良传统相背离的现象,刘少奇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1943年9月7日至10月6日,刘少奇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0月6日,他在会上发言中指出: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造成健全的布尔什维克传统,……发言一律称同志,不称首长”。[5]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是同志称呼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各领域,这是主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支流,有些人看轻了同志称呼,认为称呼职务、官衔才是尊重对方。于是,不但行政部门称张市长、王县长,而且党组织系统也出现了称呼李书记、赵部长、孙常委等。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种荒唐现象,叫什么胡党员、周党员之类。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种称呼上的混乱,诱发人们之间关系的混乱,同志之间的疏远,上下级之间的疏远,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疏远。称职衔而不称同志,是旧社会等级观念死灰复燃的反映,是政治思想的模糊。这是件大事,绝非无关紧要的小事。[6]这个问题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59年他提出解决方案,但是从全国全党的实际情况看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1965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所有支部下发文件,要求必须恢复和坚持党内一律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但是,不久之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灾难中,同志称呼受到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造反派”之间,互称“战友”,认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是最神圣的称呼,高于同志关系。在社会大众之间,同志称呼几乎消逝,被“师傅”和“哥们”所代替。在党员干部称呼上,由于在“文革”期间党内个人崇拜的错误现象急剧蔓延,所以对党员干部以职务、官衔相称的情况急剧铺张开来,定格为广泛遵行的称呼惯例,党内称呼的优良传统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同志称呼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戴高帽”的官衔、职务称呼,甚至老大、老板等江湖化和商业化的称呼屡见不鲜,党内称呼(尤其党员干部称呼)乱象四起,成为舆论热点。这个问题点到为止,本文在第五、六部分将集中论述。 

  二、毛泽东高度重视解决党内称呼问题 

  党内干部称呼问题,1943年刘少奇提请大家注意,但是,没有得到遏制和解决;到1959年,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标志之一是在中共中央会议简报中已经突出地表现出来了。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八届八中全会,统称为庐山会议。党内干部称呼问题,在庐山会议的每日简报中的严重情况,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杨尚昆[7]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中写道:庐山会议简报上“对于同志的称呼不妥当,这种旧习惯应当改过来。建议:一律称某某同志。例如:主席,称毛泽东同志;总理,称周恩来同志;林总,彭总,贺总,称林彪同志,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其他,以此类推。如同意,请各组长在会上宣布一下。请尚昆告简报编者,一律从四日起照此改正”。[8] 

  毛泽东为什么说庐山会议简报上对于同志的称呼是一种“旧习惯”?(1)主席、总理,这是对毛泽东、周恩来现任职务的称呼,实际上也是他们革命生涯中的最高职务。(2)林总、彭总、贺总,虽然不是对这三位现任职务和最高职务的称呼,却是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重要职务,所以,叫一声“林总”、“彭总”、“贺总”,人们自然就联想到三位开国元帅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3)可见,称呼毛泽东、周恩来为主席、总理,称呼林彪、彭德怀、贺龙为林总、彭总、贺总,都属于就高不就低的“戴高帽”性质的称谓。(4)这种奉承恭维之举,实属人所共知的旧社会的旧习惯,与中国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毛泽东主张,共产党人应该废止“戴高帽”的旧习惯,建议无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称同志。同志称呼破除了中国几千年剥削社会贵贱尊卑等级森严的旧观念旧习惯,同志称呼表明彼此是由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共同的革命任务联结在一起的。 

  在解决干部称呼问题上,毛泽东主张中央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推及全党。他主动提出从自己做起,从中央领导人做起,“以此类推”到所有干部。他建议:在简报中将对自己的称呼改正过来,不要称“主席”,改称“毛泽东同志”;周恩来、林彪、彭德怀、贺龙等其他中央领导人,不要称总理、老总之类,一律称某某同志;“其他,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所有干部,也都一律称同志,不能称官衔、职务、老总,等等。 

  毛泽东主张解决干部称呼问题,要公开宣示,雷厉风行,马上改正。毛泽东在信中提出,如果大家同意纠正旧习惯而一律称同志的建议,那么,请参加庐山会议分组讨论的各组长在会上宣布一下,请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转告简报编者“一律从四日起照此改正”。这封信毛泽东写于8月3日,4日就是第二天;也就是说,毛泽东要求中央有关方面当天议定,第二天就传达,并付诸行动,不允许议而不决、决而不动、动而无果。 

  对解决党内干部称呼问题,毛泽东是高度重视的。(1)从信息传递形式上看,毛泽东不是让秘书打电话传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是以给中央有关领导人写亲笔信的形式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2)从措施执行力度上看,可以用“雷厉风行”四个字来形容。毛泽东3日写信,要求4日即第二天就公开宣布并全面实施,不允许拖沓延误,不允许举棋不定,不允许讨价还价,不允许观望变通。 

  三、党内称呼的政治规矩 

  毛泽东1959年8月3日信中的建议和要求,后来被中央作为重要文件在全党推进执行,要求要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恢复我党称呼的优良传统。但是,实际上,许多地方和部门一直没有认真执行。在这种情况下,1965年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将党内干部称呼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观点,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下发到所有基层党支部,并在所有党刊上登载,以督促执行。 

  (一)党内称呼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观点 

  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确立了如下几条重要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政治观点,并且通告全党、明令遵行。(1)确立了一条禁止性的政治规矩——废止以官衔、职务相称的旧习惯。(2)明确了一个政治观点——以官衔、职务相称呼,这是一种旧社会的腐朽习气和官僚作风,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格格不入的。(3)重申和明确了一条政治纪律——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这条政治纪律包括两项政治规矩——其一是同志称呼的适用范围,包括“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其二是同志称呼的一律性和唯一性要求,强调和明确“一律”二字,这意味着党内只能称同志,而不准使用官衔、职务、老大、老板等任何其他称呼。(4)通告全党,明令遵行。“此件发到所有基层组织——党支部,并在所有党刊上登载”,这就意味着一律互称同志的政治规矩,在1965年已经公开通报全党所有支部和全体党员。 

  党内一律互称同志的政治规矩,作为党内一件政治大事,在1965年就已经完全成熟、定型,并且,公开通告所有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明令一律遵行。这项政治规矩,中共中央也从来没有宣布失效。 

  (二)党内称呼的重要性与适用性 

  对党内称呼政治规矩的认识和适用,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党内称呼不是随性的小事,而是关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抵制和克服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作风的政治大事。中共中央的这个政治观点,非常明确地在《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中予以说明了。所以,对党员干部的称呼,必须严格遵循中共中央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律称呼同志,不得称呼其他。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不是说对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场合都不能称呼职务,也就是说,这项政治规矩的适用是有限度的。(1)必须称呼同志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党内同志之间相互称呼时,不论职务高低,一律称同志,不能称其他。(2)可以称呼职务的情况。在一些场合,公开亮明领导干部的职务身份是工作需要,这个时候这种场合就应该而且必须称呼其职务。例如,我们在媒体中听到看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职务称呼,这是一种工作需要,并不是对党内称呼政治规矩的破坏。(3)为什么70多年来党内称呼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区分这两种情况造成的认识混乱,认为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媒体报道中出现不称呼党员领导干部为同志而称呼其党政军职务,就误以为党内称呼的政治规矩只是说说而已,不是认真执行的。其实,这是由于人们混淆了这两种情况而产生了误解。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重申政治规矩 

  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负责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9]但是,实际效果依然很不理想。1979年5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关于党内称呼问题,党的三中全会又一次明确提出党内要称同志,但是,很多单位的党员和负责同志,在党组织的会议上或日常接触中,还是称官道职。[10] 

  2003年,全国各地党委都曾专门制定和下发《关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优良传统的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以职务相称。例如,甘肃省的文件就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为同志,党内刊物、文件和其他书面材料也要按此办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党内互称同志的表率;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党内互称同志的有效机制。[11] 

  十八大后,中央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2014年11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在对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期间中共中央制定的411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160件被废止,231件宣布失效,20件继续有效。1965年《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被确定为继续有效,这就表明,党内一律互称同志的称呼规定,在十八大以后依然是中央明确的必须遵行的重要政治规矩。 

  五、干部称呼,乱象丛生,舆情不止 

  1965年中共中央关于党内称呼的政治规矩,适用于所有党员,全体党员必须一律遵行。但是,从几十年的实际情况看,问题没有解决,舆情反应强烈。 

  (一)干部称呼,乱象丛生 

  201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9057部队列兵向《解放军报》反映情况说:在班里,新兵称呼老兵都叫“班长”,“副班长”也被叫成“班长”;在连队,明明是“副连长”,大家却亲切地称呼为“连长”。军队组织条令规定,职务前面的“副”字不能省略。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副职”被“转正”的现象,无论在基层连队,还是领导机关,都屡见不鲜。[12]陆军第39集团军的调查显示,这种张口就给长官和领导“戴高帽”现象并非个例,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在称呼上的这种“言语贿赂”现象,严重影响军队作风建设和军事指挥,在官兵之中引起强烈反响。某特种作战团政委张立元认为,一些领导干部抱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本位思想,刻意突出自己的领导身份,对称呼格外重视。[13] 

  对于党政机关基层的许多官员来说,“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已经是相互称呼时的惯例。在县里,一个科级干部就很大了。一个局长其实是科级,但是人们都叫他局长。股长比科长还要小,可在县里也已经好大了,也是一个长,也要叫出来。“叫大不叫小”的惯例不仅仅是基层的专利。一位资深媒体人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在一些部委,如果党组书记和部长不是同一个人,下属们也会叫党组书记“部长”。正部级机构的领导叫主任或者局长的,他们的下属会叫部长,害怕与低级别的职务混淆,因为部长级别高,而办公厅主任也是主任。[14] 

  (二)在干部称呼问题上,舆情不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委系统、政府系统、军队系统以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称呼问题已经被普遍庸俗化、商业化、媚俗化。受此影响,中共党内上下级之间的称呼,也普遍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下级称呼上级老板、老大,副处长、副书记、副院长等一律称呼为处长、书记、院长,“副”字无不被省略掉。中共党员之间的称呼,从同志到职称到老板、老大等不断变迁,各种各样的迎合、巴结领导干部的称呼花样百出,由此演化出一门所谓的“官场称呼学”,专事此类“话术”的投机钻营。 

  在百度上搜索“官场称呼学”,显示出11.9万条信息。“官场称呼学”大行其道,越演越烈,已经成为一个舆论热点。党内称呼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在社会上和群众中的反响是普遍而强烈的,表现在网络上就是舆情热度有增无减。这个问题,每天都在群众身边发生和重复,人们很反感又很无奈。 

  习近平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15]党内称呼上的这种“言语贿赂”现象,虽不能说是“微腐败”,但是,起码可以说是中共党员以及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微腐化”或“亚健康”,对党的形象的损害不可低估。 

  (三)困扰中共70年的老大难问题 

  从1943年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党内称呼问题,至今已经70多年了,不但未获得解决,而且称呼乱象反而愈演愈烈。习近平指出:对那些“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16] 

  对党员干部以官衔、职务相称、“同志”反而叫不出口的党内称呼问题,经过1943年、1959年、1965年、1978年、2003年、2014年等多次纠正,不但依然惯性发展,而且竟然变本加厉起来。这个问题,好像已经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成为“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屡攻不克的老大难问题,半个多世纪的顽疾,恐怕需要以习近平所说的恒劲、韧劲、拼劲才能攻克。 

  六、干部称呼乱象的治理对策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研究了依规治党这一重大课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17]党内一律互称同志就是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重要指征,是党的重要政治规矩。习近平指出,定了规矩就要执行,要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18]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党内称呼乱象,表面上只是在中共言语体系中打破了一个不起眼小的缺口,实质上扰乱的是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扰乱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扰乱的是中共的“四个意识”,扰乱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把握不好,各种各样的出轨越界就在所难免。党内称呼问题上的种种乱象,思想根源就在于“总开关”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导致世界观偏差、人生观迷失、价值观错位。因此,我们应该以“两学一做”为契机,铲除称呼乱象的生存土壤。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1]饶平:《山高水长同志情》,《人民日报》1979年7月14日。 

  [2]宋任穷:《张际春文选》序言,《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5日。 

  [3]殷步实:《人民不会忘记您——际春同志》,《张际春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379—380页。 

  [4]李志远:《何时听到称“同志”的声音?》,《人民日报》1979年5月22日。 

  [5]刘崇文、陈绍畴主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30—431页。 

  [6]李荒:《同志颂——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人民日报》1990年10月30日。 

  [7]彭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 

  [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10]李志远:《何时听到称“同志”的声音?》,《人民日报》1979年5月22日。 

  [11]《中共废止691件党内法规“互称同志”依然有效》(2014年11月18日),腾讯网,http://news.qq.com/a/ 20141118/013727.htm。 

  [12]马静冬:《改一改这种变味叫法》,《解放军报》2016年3月22日。 

  [13]海洋、张佳帅、向勇:《警惕!官兵称谓中的“跑调”违规——陆军第39集团军对称呼中“戴高帽”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解放军报》2016年3月22日。 

  [14]鞠靖、孙甜甜、杨翘楚:《官场“称呼学”》,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108。 

  [15]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1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17]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18]《习近平:从严治军“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6-02/12/content_37773159. htm。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