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中华武德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批判地继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武德文化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武德是军人和军队观念体系与行为品质的统一体,包括军人和军队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等要素。中华武德文化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武德概念起源很早。《史记》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就是说,黄帝不仅重视“武”,而且重视“德”,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尽管这里所说的“德”并非完全是武德。对修德振兵思想阐述较为全面的是《吴子》。该书认为,在战火纷起、干戈扰攘的时代,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强国辟土、捍卫社稷。先秦以降,武德开始出现在文献典籍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记载的楚庄王“武有七德”说。“武”与“德”二字联用,始见于《国语》:“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随着中华武德文化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但其本质却始终未变。
中华武德文化源于氏族兼并与融合的原始战争,它由战争所决定并为战争服务。从一定程度上说,有战争就有武德,武德的高下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膑兵法》中将武德的作用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巩固内部团结统一、同心协力的“粘合剂”,即“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二是坚忍不拔、克敌制胜的强大手段,即“故德者,兵之手也”。
崇尚“义战”与“人和”,是中华武德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华武德文化以“仁”为核心。这集中表现在对外关系和对内关系的处理方式上。在处理外部关系(主要是与敌军、敌国、邻国的关系)上,它遵循“义战”原则,主要包括爱国爱族、诛暴伐乱、杀人安人、以战去战、上兵伐谋、善俘安降、兵不血刃、先德后武、和睦邻邦等。在处理内部关系(主要是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官兵关系、上下左右关系等)上,它遵循“人和”原则,主要包括和军爱卒、爱民保民、上下诚信、爱兵如子、赏信罚必、师出以律、令行禁止、任贤使能、正心宽度、尚谦明恩、同甘共苦等。“义”与“和”是“仁”的原则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一部中华武德文化的历史就是围绕“仁”这一核心和“义战”、“人和”这两大基本原则展开的。
中华武德文化是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的宝贵精神资源。中华武德文化中“辞不忘国,先国后己”的爱国主义情操,“图国忘死,贞之大”的民族气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强烈忧患意识,“临阵约束,则忘其亲”的大局意识和牺牲精神等,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哺育了无数忠贞为国的铮铮将士和民族英雄,成为团结和激励中华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为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弘扬中华武德文化,不断加强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中华武德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认真研究这一珍贵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武德优秀传统,有助于加强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
弘扬“得道多助”、“义兵必胜”的思想,建设威武之师、正义之师、和平之师。“义”是我国古人对战争与军队性质的常用表述方式,义兵是指为正义事业而战的军队,义战是指为正义事业而进行的战争。我国古代兵家认为,义兵为威武之师,义战为必胜之举。正义之师充分发挥政治上的优势,赢得民众支持,同时配以军事斗争手段,就会无往而不胜。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正义事业而战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天下并不太平。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义兵必胜,义战德胜”的中华武德文化,努力把我军建设成威武之师、正义之师、和平之师,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世界和平积极贡献力量。
弘扬“尚智重谋”、“伐谋伐交”的思想,建设精锐之师。谋略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武德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最集中的表现领域是兵学。所谓“攻人以智不以力,用兵在巧不在多”,就是对中华武德文化这一价值取向的经典表述。《孙子兵法》倡导“诡道用兵”,强调在决定国家民族和将士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要充分运用战争充满偶然性、多变性的特点,发挥指挥员的智慧和权变,采取虚实转化、奇正并用、示形误敌等多种方法迷惑敌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在当前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中,应坚持“智以为本,勇以为用”,提高军人特别是将帅的“德能”和“德智”。更为重要的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要求,抓紧军队编制体制和法规制度的调整改革,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优化组合,使之转化为强大的现实战斗力。
弘扬“以治为胜”、“和军一心”的思想,营造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团结统一的良好氛围。“以治为胜”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治军原则,它要求军队将士“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阵,虽散成行”。“和军一心”,则要求军队内部形成上下左右和衷共济、团结战斗的和谐氛围。我国历代兵家认为,做到“和军”,贵在“爱卒”,就是要做到上下同欲、上下诚信、为卒分忧等。在当前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中,应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与以德治军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官兵一致,实行军事民主和官兵平等,强化尊干爱兵的团队意识,建立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的官兵关系,营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关系融洽、团结互助的和谐军营氛围,为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弘扬“精忠报国”、“利民忠国”的思想,培育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精忠报国”、“利民忠国”,主要体现为履责尽忠、舍家卫国、舍身报国,即为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而勇于牺牲奉献。这是中华武德风范的最高境界。军人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是军人面临的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在我国,军队的重要使命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军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也必须服从于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履行我军使命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军事软实力建设中,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不断赋予“精忠报国”、“利民忠国”以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升华为官兵的爱国爱民之情,固化为官兵的强国富民之志,转化为官兵的报国效民之行。
(作者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