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研究综述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广泛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战略地位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取得了丰富成果。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当前主要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凝聚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等角度对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
加快改革步伐,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等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认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应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具备坚实基础。因此,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学者们认为,通过改革使文化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允许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逐步进入,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允许文化企业的产权自由流动,促进文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的主要着力点。
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学者们认为,应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更新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策划理念,在融合其他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业态;构建产业价值链,实现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大力推动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与并购扩张,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促进新兴业态规模化发展。
创新融资方式。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学者们认为,应有效利用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不断探索金融支持手段,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方式。具体地说,政府应抓紧制定和完善规范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培育流转市场,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相关金融机构应制定和完善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政策,丰富融资品种,开发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融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文化企业应积极与有关商业银行合作,通过组织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平台,加大文化产业保险介入力度,降低文化产业项目运作风险。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骨干文化企业对实现资源整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学者们认为,应在政策上继续扶持发展势头良好的骨干企业,制定文化企业上市的特殊政策,利用创业板扶持文化企业在境内、境外上市;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成立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或文化投资公司;引导其他效益良好的国有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探索打造中外合资合作的文化产业集团,引导合资企业参与国际并购。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是引导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学者们认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创造多种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如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支柱产业关联配套的发展模式、文化主题公园与文化产业集聚园互动的发展模式、交易平台支撑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大型项目带动的集聚发展模式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集聚发展应洞察市场和产业集聚的特点与规律,以新业态、新市场为发展方向;所认定的园区要有核心性旗舰企业和完整而良性的产业链体系,突出特色,避免陷入低水平、同质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