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当前要着力提升领导者核心能力,打造执政骨干队伍‘梦之队’”。2月20日,本刊记者专访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创立者、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周新民,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一话题,进行了对话。
记者: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在大江南北叫响。从您开展的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视角看,实现中国梦关键节点在哪里?
周新民:中国梦呼唤核心能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是否真正具备核心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第一次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聚焦到执政骨干队伍上。这样,既突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全部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又突出了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毫无疑问,“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这“四句话”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类领导者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近11年来,我一直结合工作实践研究探索领导者核心能力命题。我认为,中国化的领导者核心能力必然包括: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四大标准。这四大标准与“四句话”是吻合的、对应的。甚至可以说,领导者核心能力是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目标的深化细化。作为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现实载体和有效抓手,必将成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当前,核心能力命题已引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从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看,未来国际竞争实际就是核心能力竞争,更是领导者核心能力竞争。因此,抓住了党的执政骨干队伍的核心能力,就等于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如果把中国梦看成是一个靶标的话,那么靶标的中心就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换句话说,领导者核心能力处于十环这个靶心位置,瞄准了靶心,等于锁定和直击了中国梦的中心。
记者:您刚才说了一串概念:核心能力、执政骨干队伍、执政能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问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周新民:作为一名在一线的实际工作者,我从2001年就开始了领导者核心能力命题的研究探索,已初步形成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体系、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和领导者核心能力培养塑造体系,并在工作中进行了初步有效实践,填补了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两项空白。对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可用四个层次表达。
首先,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障。其次,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再次,执政骨干队伍对整个执政队伍建设具有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它关乎执政队伍全局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第四,抓住了领导者核心能力这一根本,等于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为什么要这样理解?首先,执政骨干队伍的通俗解释就是各类领导者,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而这三支队伍是我们党执政的中坚力量。其次,核心能力集约了一个领导者高水平履行领导责任必须具备的政治信仰、履职能力、创新精神和官德品质等综合标准,整合了党在干部队伍思想、政治、作风和能力建设上的各项要求,融合了领导者实现卓越领导目标必须具备的各项“硬能力”和“软能力”。加强执政骨干队伍核心能力建设,比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再次,核心能力具有高效解决复杂问题的特质。因此,加强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处在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中心位置。
记者:您第一个把领导者核心能力上升到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并得到国内外业界认可。这种感悟来自您多年的实践吗?
周新民:前面说过,未来国际竞争实际就是核心能力竞争,更是领导者核心能力竞争。这并不是来自灵感,也不仅仅来自实践和思考,这是国内外无数的事实证明过的,只不过被我有心发现而已。
事实上,领导者核心能力竞争不仅仅关系领导者安身立命的根本,更关系到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西方一些专家反思认为,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低迷。然而,中国第一个实现经济强劲复苏,但西方仍然在低迷状态徘徊,这里虽有社会制度原因,但更有最高领导层及各层次领导者自身的能力因素。有些学者甚至直接质疑:选民为何让“没有领导能力者”执政。特别是苏东剧变,后来这些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也都认为,虽然剧变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选错了人,是领袖及高层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出了问题,是政治辨别能力也就是核心价值观上出了问题。
同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反复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执政骨干队伍。因此,我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而推进执政骨干队伍核心能力建设理应成为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记者:中国梦呼唤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当下如何提升核心能力,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周新民:“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项能力”,实际就是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执政骨干队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建设以高标准履行政治职责、高水平履行工作职责、高效率履行创新职责、高品位履行表率职责为主要内容的领导者核心能力,进而推动党的执政水平提升,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中之重。当下,要重点提升核心能力。
一要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政治辨别能力,确保政治坚定。通过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形势预见能力、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坚定信仰、把握方向、胸有全局、战略谋划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清醒明白的执政骨干。
二要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工作推动能力,确保能力过硬。通过提高领导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领导发展、科学决策、化解矛盾、整合资源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高人一筹的执政骨干。
三要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自我提升能力,确保作风优良。通过提高自我反省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纠正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正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自信成熟的执政骨干。
四要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持续创新能力,确保奋发有为。通过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锐意变革、镇定处置、勇于实践、敢冒风险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做事激情投入的执政骨干。
记者:您能否谈具体点,给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中的优秀领导者画个像?
周新民:最近正在进行《领导者核心能力100问》新书的写作。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话风、文风和作风深深感染着我。我将努力用通俗化语言解读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比如,用“高看一度、深想一层、先行一步、胜人一筹”来解释拥有核心领导能力领导者的本质特征。同时,用直观形象描述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出有“大追求、有大思路、有大担当、有大境界”的人,就是有核心能力的人。此外还有“四个道”:大道、有道、公道、得道;“四个先”:思想领先、一马当先、敢为人先、垂范在先;“四个清”:政治清醒、思路清晰、处事清正、为官清廉;“四个明”:旗帜鲜明、世事洞明、正大光明、律己严明;“四个向”:把握大势方向、坚持正确导向、纠正错误倾向、关注民心所向;“四个度”:立场有韧度、思考有深度、做事有力度、行为有风度;“四个上”:政治上强、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四个风”: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经得起人生风雨历练、经得起变革风险挑战、经得起钱色风情诱惑。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凡是符合以上标准的领导者,就可以说具备了高人一筹、竞争中胜出的法宝——核心能力。
记者:网上常对干部任免、年轻干部选拔和官员失德热议。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周新民: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是这个信息化时代为这个宽容的社会搭建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其实,考准干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科学再发达,也没有谁敢说能像“显微镜”、“放大镜”一样洞察人的一切。客观地说,西方以选票方式选拔执政领导者,更多靠的是候选人经济实力、演讲、相貌、爱好等,靠的是感觉。而中国的干部选拔考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已向科学化、精确化方向迈出新步伐。
当然,从网民的质疑声中也确实折射出了选拔制度本身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我提出几条解决路径,如治理政治生态、提升考察质量、提高辨别能力、完善追究责任等。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考评体系,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精确化考评,加大群众参与程度,增强选拔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切实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适宜的人才、需要的人才、特殊的人才选拔出来。
记者:在中国执政骨干队伍的道路建设上,有哪些新感悟?
周新民:最新的感悟也是最深的感悟,就是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上,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党情发展的需要,既不能走“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老路,更不能走“照搬西方、脱离实际”的邪路,要探索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新路。这是我们党坚定道路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看到,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进行党的骨干队伍道路建设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发展奇迹,取得辉煌成就,引起世界的瞩目,这彰显了中国执政骨干队伍道路建设的经验、特色和优势,这种经验、特色和优势也为其他国家政党发展提供了借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行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高铁,载满了具有核心能力的领导者、各界精英及人民群众,就一定会飞速奔向中国梦这个远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