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梦 >> 专家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引领“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13-10-23    作者:王建国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0-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中国梦”的思维方法,可以在六个方面得到启发。第一,共性思维与殊性思维。“中国梦”是民族的复兴之梦,是中国现代化之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包含了从共性到殊性的深入认识的思想思维过程。第二,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了一种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辩证结合。第三,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应用体现了在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方面的结合。第四,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梦”是将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与中国人的住房梦、就业梦、生活保障梦结合的思维模式。第五,顶层思维与操作思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结合,引导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第六,批判思维与诠释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批判的和科学的分析,让“中国梦”在实践中做得好,才能实现得更完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