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述论
发布时间: 2009-08-28    作者:张星星    来源:国史网 2009-08-28
  字体:(     ) 关闭窗口

   2.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涉及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等重大问题的评价,其核心是如何认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新时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有人认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搞早了,但多数学者认为,提前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抓住了当时的历史时机,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必然之举。许多同志从主要矛盾的变化、国营经济的壮大、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有利的国际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提前过渡的原因,朱佳木则用具体的文献和史实说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所决定的。①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的偏差,确实反映了当时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性,有的学者把这种局限性说成与毛泽东“染上民粹主义色彩”有关。这一说法引起了热烈讨论,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②多数学者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落后的农业国赶超先进工业国的必由之路,必须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

3.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当中,确实存在着混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界限的现象,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新时期以来,国史学界对其中的历史教训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总结。但是,近年来有些人却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说成是“消灭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取消知识分子的独立话语权”,“运用国家机器进行打击斗争的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多数学者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肃清封建主义流毒和帝国主义奴化影响,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从总体上看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通过这些工作,使思想文化领域中与新社会不相适应的旧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使马克思主义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思想上层建筑得以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协调,在全国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这些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总体上予以肯定。

   4.关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和经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0年历史的主流,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龚育之的《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石仲泉的《毛泽东的艰辛开拓》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著作也都有相关的研究内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的探索历程,探索中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和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地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5期。

   参见刘志光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民粹主义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郭德宏:《关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民粹主义的争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参见黄爱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1期;王建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研究综述》,《北京党史》2005年第1期;赵士刚:《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研究述评》,《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4期。

   ④万同林:《1995:胡风事件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⑤参见孙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3期;刘建美:《新时期以来关于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研究述评》,《北京党史》2008年第1期;刘仓:《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研究述评》,张星星:《胡风事件研究综述》,《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1期。

   ⑥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增订版;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⑦参见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刘智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人选论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