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中的历史作用
尽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坊间还是流传一种说法: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并不知晓这个行动。吴德的文章、张根生的文章和《李先念传》编写组成员的文章提供了翔实的史实,澄清了不实的说法。(1)华国锋任代总理后即到李先念家探望,说现在同“四人帮”斗争这样尖锐和复杂,是不是不离开北京,有什么事也好商量。李听了之后,决定不去外地了。“四五”运动后,李先念一面养病,一面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保持并加强同华国锋、陈锡联等国务院领导人的联系,热心支持他们的工作。(2)9月10日或11日,华国锋最早同李先念谈了解决“四人帮”问题,并请他同叶剑英沟通。李先念受华委托去西山同叶交谈,取得一致看法。(3)9月16日,华国锋在国务院召集会议,李先念、吴德、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等参加。华讲了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4)9月26日或27日,华国锋约李先念、吴德谈话,对解决“四人帮”问题交换意见。根据吴德的回忆,他当时偏重主张用开会的办法来解决。李先念反问他知道赫鲁晓夫是怎么上台的?[17]华国锋、李先念和吴德分析、估计了当时中共中央委员会成员的情况,认识到 “十大”时 “四人帮”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把许多属于他们帮派的人和造反派的头头塞进了中央委员会,如果投票解决是要冒风险的,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才是上策。[18]在这个问题上,李先念是起了作用的。(5)9月30日,华国锋、李先念、吴德商谈解决“四人帮”的时间和可能发生的问题。(6)10月4日,“四人帮”策划《光明日报》发表梁效的文章《永远按毛主席既定方针办》,华国锋决定10月6号动手,随即向李先念通报征求意见。华国锋说:“动手的时间,我告诉了先念同志,他完全同意。”李先念也曾说过,10月4日,华国锋吴德他们一起看电影时,讨论研究的一致意见是在6日动手解决“四人帮”。[19]当然,李先念主要参与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决策阶段的工作,具体行动的组织部署他没有参加。对此,吴德的文章和“《李先念传》编写组”成员的文章也做了说明。
4.汪东兴在粉碎“四人帮”中的历史作用
在以往有关粉碎“四人帮”事件的著述中,对汪东兴在整个事件中的行动轻描淡写,提得不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他的研究,认为汪东兴参与了事情的全过程,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起了重要作用。
肖思科在《是谁发起、决策并参与逮捕“四人帮”》[20]中指出:汪东兴是抓捕“四人帮”行动的关键。汪东兴是中办主任,毛泽东在世时,已将他吸纳到政治局。同时,他还负责毛泽东的警卫工作。许多材料表明,汪东兴与江青之间矛盾较深。毛泽东去世后,汪东兴便自然、本能地站在了华国锋和老同志一边。
根据武健华的回忆,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叶剑英到了福建厅跟汪东兴交换了对“四人帮”的看法,汪东兴表示从来没有怕过江青他们。后来,汪东兴始终保持着与华国锋的经常性联络和对“四人帮”的全程监控。10月2日晚9时,汪东兴去了华国锋住地。华国锋要求汪先提出一个执行办法来。根据武健华的回忆,在汪东兴去华国锋住地之前,叶帅和他已经讨论了一下午如何解决“四人帮”的问题。送走叶帅后,汪让秘书通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和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的武健华等人到汪东兴办公室开会。汪让他们先琢磨出一个行动方案,他从华国锋那回来后,再详细讨论。关于这个方案,汪东兴开始考虑的是三项工作:一是以什么理由和形式抓捕;二是派哪些人负责抓捕和抓捕后放在何处;三是抓捕之后以什么形式、方式昭告天下。经过讨论,汪东兴等提出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吸引“四人帮”参加。在这个行动方案中,还对行动时间、力量的组织、隔离地点、保密措施、备预案以及同北京卫戍区的分工和配合问题,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此后,汪东兴具体负责了抓捕“四人帮”的各项具体环节。他组织了一支中央信得过的抓捕队伍;他筹备了抓捕“四人帮”后召开的一个特殊的在京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党的领导核心,并在稳定全国中做出了努力。[21]
吴德的文章说:“我认为汪东兴同志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不在李先念同志之下,他组织了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团的五十多个人,这些同志做了贡献。”[22]韩钢在《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汪东兴起的作用,远不止是组织人去逮捕“四人帮”这个具体行动。粉碎“四人帮”这样的重大政治行动,倘若没有汪的赞成和支持,几乎不能成功。从已经披露的史实看,从一开始酝酿直到正式采取行动,汪东兴参与了事情的全过程,而且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23]
三、关于粉碎“四人帮”的经过
随着一些参与这一重大事件的当事人的回忆逐步公开,也使我们对于这一事件的过程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武健华的长篇回忆《粉碎“四人帮”的策划过程》,吴德的文章《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邬吉成的回忆《我参与逮捕“四人帮”的经过》较有价值。这其中,最有权威的是实际主办其事汪东兴于1984年6月15日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同志谈的经过,金春明在《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24]一文中,作了详细摘录,使我们对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时任中共中央保密局局长的周启才的回忆则详述了关于抓捕“四人帮”当夜,即1976年10月6日晚政治局在玉泉山召开紧急会议的情况。[25]会上,华国锋宣布 “四人帮”已被拘捕,出席政治局紧急会议的成员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常委的果断决策,一致通过了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彻底粉碎“四人帮”。
“四人帮”被抓起来之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决策与行动呢?程中原的文章《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年:从天安门事件到粉碎“四人帮”》介绍了以下一些情况。在解决“四人帮”之前,叶剑英、华国锋已布置东海舰队从海上监视,驻镇江的60军向无锡、驻浙江的1军向上海“拉练”,从西、南两面形成钳制上海之势。在10月6日解决“四人帮”之后,立即在7日把上海市委书记马天水召到北京,随后又通过马天水把徐景贤、王秀珍召到北京,使“四人帮”在上海的势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同时,中共中央委派苏振华、倪志福、彭冲率领一批领导干部到上海,控制局势。10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宣布粉碎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26]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讲师)
[①]莫岳云:《叶剑英对实现历史转折的组织奠基》,《探求》1998年第6期,第8~9页。
[②]丁家琪:《粉碎“四人帮”斗争中的将帅们》,《国防》2005年第2期。
[③]范硕:《 叶剑英在非常时期1966~1976 》,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
[④]武健华:《粉碎“四人帮”的策划过程》,《中华儿女》2001年第10期。
[⑤]邬吉成:《红色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⑥]张根生:《华国锋谈粉碎“四人帮”》,《炎黄春秋》2004年第7期。
[⑦]程振声:《李先念与粉碎“四人帮”》,《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l期。
[⑧]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⑨]尹韵公:《抓捕“四人帮”高层决策纪实》,《纵横》2005年第4期。
[⑩]涤生:《华国锋:决策在1976》,《党史纵横》2004年第7期。
[11]程中原:《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年:从天安门事件到粉碎“四人帮”》,《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
[12]范硕:《叶剑英在1976》,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13]张江明、曾建昭:《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炎黄春秋》1997年第3期。
[14]尹韵公:《抓捕“四人帮”高层决策纪实》,《纵横》2005年第4期。
[15]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6]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7]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主席团是少数,莫洛托夫、马林科夫是多数。赫鲁晓夫借助朱可夫的支持,用军用飞机把中央委员从各地接来开中央全会,在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的人占了多数,莫洛托夫、马林科夫遭到失败,被打成反党集团。
[18]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9]程振声:《李先念与粉碎“四人帮”》,《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0]肖思科:《是谁发起、决策并参与逮捕“四人帮”》,《党史博览》2004年第2期。
[21]武健华:《粉碎“四人帮”的策划过程》,《中华儿女》2001年第10期刊。
[22]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23]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往事》第16期。
[24]金春明:《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四川党史》1996年第6期。
[25]周启才:《中央政治局玉泉山紧急会议》,《世纪》2006年第2期。
[26]程中原:《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年:从天安门事件到粉碎“四人帮”》,《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