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魏俊章:《“真理标准讨论”与邓小平理论》,《理论与当代》1999年第2、3期合刊。
[②]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概述》,《拨乱反正·中央卷(上)》,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③]郭继成:《对真理标准讨论运动意义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④]陈晓龙:《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⑤]林柏海、曾淼:《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期间的政治工作艺术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
[⑥]坚毅:《关于真理标准的学术再讨论》,《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⑦]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概述》,《拨乱反正·中央卷(上)》,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⑧]胡文澜:《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
[⑨]陈至立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8页。.
[⑩]钟康模:《胡耀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岭南学刊》2004年第1期。
[11]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概述》,《拨乱反正·中央卷(上)》,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至立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8页。
[13]吴江:《我所经历的真理标准讨论》,《炎黄春秋》2001年第9期。
[14]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刘沛俊:《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客观存在本身》,《国内哲学动态》1979年第1期。
[16]坚毅:《关于真理标准的学术再讨论》,《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7]姚伯茂、李景瑞:《论作为实践结果的客观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
[18]汪明洲、殷亮、杨春:《实践标准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界》1999年第4期。
[19]曹维劲、魏承恩:《中国80年代人文思潮》,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20]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真理问题论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21]汤文曙、房玫:《真理及其检验标准性再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22]黄枬森:《认识怎样成为真理》,《哲学研究》1980年第11期。
[23]王耀堃:《实践检验与逻辑论证的联系》,《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
[24]胡俊卿:《论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统一》,《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
[25]陶德麟:《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哲学研究》1981年第1期。
[26]李秀林、丁叶来、郑杭生:《实践标准与理论指导》,《哲学研究》1978年第10期。
[27]姚伯茂、李景瑞:《论作为实践结果的客观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吴开胜:《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不能成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28]沈宝祥:《胡耀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杨伟锋:《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
[30]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1]陈晓龙:《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32]何沁、张静如等:《中共党史讲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3]翟作君、刘德军、朱彦敏:《共和国四十年大事述评》,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
[34]吕玉莲:《试论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下,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
[35]陈晓龙:《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36]胡海波:《从思维方式的维度看真理标准讨论的当代价值》,《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7]郭继成:《对真理标准讨论运动意义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8]李思民:《真理标准讨论的文化意义》,《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39]王东:《中华腾飞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