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林彪反革命集团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09-09-06    作者:叶晖南    来源:国史网 2009-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七类是国内学术性论文

  对林彪问题的研究,学术性较强的文章不太多见。比较而言,中共中央党校的于南教授为林彪问题的研究做了不少基础性的工作。他在《党的文献》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一场风波》[44]、《毛泽东一九七一年南巡考》[45]、《惊魂动魄的九一三事件》[46]。对林彪事件做出比较系统研究的论著有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47]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48]。这些论著利用已有的资料对林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形成了一个研究系统。前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周敬春的博士论文《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49]截止到2001年以前国内外对林彪问题的记叙和研究进行了归纳。全文十余万字,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林彪问题的研究论著基础上,对各方研究成果加以述评。在利用现有研究成果,综合各家之言,集成一体方面,该文可以说做了成功的尝试。不足之处,正如论文通过时专家所指出的,缺少新意。

  国防大学教授王年一对林彪事件的研究也值得重视。他的研究对林彪事件的现行结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王年一199610月底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学术会上发言的观点代表了他的基本看法[50]。行文用四个标题阐述他的观点:一、“九大”政治风波:“九届二中全会”高层冲突之前;二、“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所谓“八月逆流”;三、毛泽东的“心病”:林彪地位上升;四、林彪是如何被逼上绝路的。文章提出的观点相当尖锐。王年一的论点同样因为缺乏新的档案材料支持而显得逻辑判断多于客观史实,但他提出的疑问却使研究者不得不重视。

  林彪事件过去三十多年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展开真正深入的研究,整个事件中存在着大量的疑点和缺失的环节,随着当事人和见证人逐渐去世,搞清事实事真相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损失不仅仅是史学上的损失,同时对党的宣传工作也带来某些影响。国内对林彪事件研究薄弱造成海外、民间、商业等各种渠道不负责任的作品泛滥,对国内的教育和宣传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种现象也应当引起注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台编造的东西往往漏洞百出,容易戳穿。而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林彪日记》、《周恩来遗言》的编造水平已经大不一样了,文字中,不论习惯用语,还是时代背景都非常考究,请中央文献的专业研究人员鉴定,就连一般的党史工作者都难辨真伪。

  林彪问题一向是众多网民关注的热点。因为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网民在议论林彪问题时几无顾虑,所以各种观点五花八门。他们同样受到缺乏新史料支持的限制,所议论的主题一般都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林彪的军事才能,这是网民们关注最多的,为到底是林彪还是粟裕称得上我军第一战将而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二是对已经公布的官方观点提出质疑,由于对林彪问题的正式结论过去基本未动,越来越多的网民对此提出疑问,他们不相信过去的结论,提出许多疑点。有这样一种现象,在网上,跟帖的评论大多数为林彪鸣不平,评功摆好,少有持批判态度。三是公开为林彪翻案的言论。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力日见加深。对网上言论,不可为,疏,目前据。

  所以,重新实事求是地展开对林彪一案的调查研究,去存真是有必要的。当然,这必须以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为前提,有组织地进行。

  (作者为中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4,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7年版。

  []吴德:《庐山会议与林彪事件》,《当代中国研究》1995年第2期。

  []张耀祠:《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王海:《我的战斗生涯》,中央文献出版2000年版。

  []熊向晖:《毛主席1971年南巡谈话中的一个问题——小议汪东兴近作》,《党的文献》1985年第5期。

  []何蜀、王年一:《我们对汪东兴这本书有不同看法——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读后》,《 炎黄春秋》1998年第8期。

  []朱秉秀:《邪不压正——“九一三”事件纪实》,《上海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

  [11]宫伟勋:《我所知道的叶群》,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张云生:《毛家湾纪实》,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13]李文普:《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中华儿女》1999年第2期。

  [14]康庭梓:《林彪专机强行起飞之前》,《中华儿女》1999年第4期;《林彪专机强行起飞之后》,《中华儿女》2001年第2期。

  [15]张宁:《自己写自己》,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16]林青山:《林彪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7]何力编:《林彪家族纪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8]汪幸福:《林氏三兄弟》,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19]江波、黎青:《林彪1959年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闻峰:《神坛下的林彪》,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版。

  [21]少华、胡游:《林彪这一生》,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22]胡哲峰、于化民著:《林彪与毛泽东》,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天华:《辉煌与罪恶——毛泽东与林彪》,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汪杰:《林彪传的失误及其教训》,《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1期。

  [25]吴法宪:《艰难岁月--吴法宪回忆录》739  香港北星出版社20069月第一版

  [26]舒云:《林彪事件全调查》,香港明镜出版社 2006年版,资料来自华闻网http://bbs.newsgate.cn/2006.9. /10

  [27]舒云:《林彪事件全调查》,香港明镜出版社 2006年版,资料来自华闻网http://bbs.newsgate.cn/2006.9. /10

  [28]《历史的审判》,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纪实》,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30]图门、肖思科:《震惊世界的77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受审纪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年版。

  于福存、王永昌:《人民的审判——审判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安徽人民出版社。

  [32]邢素雯:《依法办案的良好开端——从刑事诉讼法看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审判》,《社会科学》1980 6期。

  [33]江华:《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小结》,《人民司法》1981年第3期。

  [34]卢弘:《林彪江青集团主犯受审记》,《文史春秋》1999年第45期。

  [35]刘明钢:《“两案”审判的台前幕后》,《文史精华》2001年第6期。

  [36]刘荣刚:《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始末》,《纵横》2001年第3期。

  [37]萧萧:《林彪女儿对林彪出走的披露》,《香港镜报月刊》1988年第 6期。

  [38]李蘅:《林彪女儿林豆豆打破沉默,为林彪翻案——林豆豆访谈录》,(香港)《天安门杂志》19988月。

  [39] Yao Ming-LiThe conspiracy and death of Lin Biao》,1983.  姚明理:《林彪的阴谋与死亡》,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林彪之死》,香港远东出版社。

  [40]姚明乐:《揭开林彪死亡之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1]王兆军:《谁杀死了林彪》,台北世界书局 1994年版。

  [42]李天民:《林彪评传》,香港明报月刊出版社1978年版。

  [43] [荷兰]雅普·冯·吉内肯:《林彪沉浮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44]于南:《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一场风波》,《党的文献》1993年第3期。

  [45]于南:《毛泽东一九七一年南巡考》,《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

  [46]于南:《惊魂动魄的九一三事件》,《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47]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8]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49]周敬春:《关于林彪集团问题的再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1年。

  [50]未见到原文,是从网络上摘录的。网址:西岳论坛www.digital-history.net:8000/forumss.....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