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党的文献》2001年第1期。
[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页。
[③]《周恩来同志在关于高岗问题的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1954年2月25日)。
[④]陈威、陈诗惠:《试论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的斗争》,《中共党史研究》1982年第4期。
[⑤]刘晶芳、曹普:《二○○四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3期。
[⑥]聂家华、刘兴豪、杨树标:《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⑦]刘晶芳 、曹普:《二○○四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3期。
[⑧]戴茂林、赵晓光:《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6期。
[⑨]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
[⑩]赵晓光:《“高饶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习时报》2005年4月20日。
[11]聂家华、刘兴豪、杨树标:《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2]张素峰 兰文飞:《一封被认为是“高饶事件”导火线的匿名信》,《学习时报》网络版,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4-05/31/content_5576010.htm。
[13]萧一平:《关于“东北一党员信”的来龙去脉》,《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6期。
[1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8~249页。
[15]戴茂林、赵晓光:《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6期。
[16]《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17]何祚康编译《毛泽东谈高岗事件》,《百年潮》2001年第12期。
[18]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党的文献》2001年第1期。
[1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
[20]马畏安:《权力巅峰的迷津——高岗饶漱石事件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21]张聿温:《死亡联盟——高饶事件始末》,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529~531页。
[22]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
[23]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379~380页。
[24]《俄罗斯历史学家、汉学家塞格·冈察洛夫对科瓦廖夫的专访》,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英文版,1992年第1~2期。
[25]师哲口述、李海文整理《毛泽东访苏真实记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26]赵家梁口述、张晓霁整理《对〈毛泽东谈高岗事件〉一文的几点意见》,《百年潮》2002年第3期。
[27]﹝俄﹞列多夫斯基:《高岗、饶漱石事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1990年版。
[28]《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29]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
[30]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续),《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
[31]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
[32]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续),《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
[33]﹝俄﹞列多夫斯基:《高岗、饶漱石事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1990年版。
[34]栾景河:《中共中央是如何向苏共中央通报高岗事件的》,http://www.cnru.org.cn/spring/2001/2004328170057.htm
[3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3页。
[36]聂家华、刘兴豪、杨树标:《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7]范守信:《一则重大历史事实的考证--高、饶分裂党的阴谋是何时被揭露的》,《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1期。
[38]戴茂林、赵晓光:《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6期。
[39]《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129页。
[40]陈晓农编《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20~121页。
[41]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http://www.lsfyw.net/Article/Class45/Class47/200508/38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