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瑾:《共和国拒绝腐败——“三反”、“五反”决策内幕》,《党史博览》2002年第3期。
[2]罗永常:《建国初期的“猎虎行动”——“三反”运动始末》,《党史纵横》1999年第7期。
[3]吉登云:《试析建国初期“三反”“五反”斗争胜利的原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李华:《浅析“三反、五反”运动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许蕾:《政治运动的动员机制——以“三反”运动为个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雷立成:《试论反腐败研究领域的三个思维误区》,《求实》1999年第6期。
[7]马宏:《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历程三个阶段的比较与启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8]孙慧荣:《从“三反”运动看建国初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
[9]杨奎松:《毛泽东与“三反”运动》,《史林》2006年第4期。
[10]王兴宗:《“三反”运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伟大实践》,《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1]李军、田晓玉:《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的艺术特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2]唐正芒:《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的主要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年第4期。
[13]江榕惠:《毛泽东反腐倡廉理论与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福建党史月刊》1997年第7期。
[14]张焕琴:《毛泽东与“三反”、“五反”运动》,《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5]张武文:《一场反腐防变长期斗争的胜利初战——兼谈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的领导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6]张永明:《建国初期“三反”运动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17]高新民:《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若干反腐倡廉运动的逻辑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8]范宏伟:《“五反”运动政策与策略研究》,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4月。
[19]朱耀华:《西安市“三反”、“五反”运动研究——兼论“三反”、“五反”运动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启示》,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5月。
[20]孙瑞莺编:《“三反”“五反”运动》,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21]王朝彬编:《“三反”实录》,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2]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23]何永红:《“五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2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5]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6]﹝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8]﹝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3页。
[30]何永红:《“五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59页。
[3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3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37页。
[33]孙慧荣:《从“三反”运动看建国初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
[34]﹝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
[35]﹝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5页。
[36]何永红:《“五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4、161页。
[37]﹝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页。
[38]﹝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39]﹝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40]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65页。
[41]张武文:《一场反腐防变长期斗争的胜利初战——兼谈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的领导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2]何永红:《“五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93~112页。
[43]张悦:《“三反”运动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启示》,《求实》2004年第11期。
[44]张家芳:《“三反”运动中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左”的偏差》,《党史纵览》2002年第6期。
[45]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65页。
[46]何永红:《“五反”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47]张悦:《“三反”运动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启示》,《求实》 2004年第11期。
[48]张俊国:《“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49]肖建东:《“三反”运动历史回眸》,《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0]李广增、牛新权、马爽、王立群:《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凯歌行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
[51]王兴宗:在《“三反”运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伟大实践》,《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2]张家芳:《“三反”运动中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左”的偏差》,《党史纵览》2002年 06期。
[53]张焕琴、王胜国:《50年代初我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河北法学》2001年第2期。
[54]张俊国:《“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