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关于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思考——以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为视角
发布时间: 2010-09-03    作者:步平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

  ■在日本军队大举入侵、中国面临亡国危险的紧急关头,过去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角度研究与撰写抗日战争史,是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

  ■今天的中国完全摆脱了近代历史上的被动局面,昔日的弱国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正在形成。抗日战争史研究应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出历史悲情,扩展学术视野,开展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学术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已经65周年了。在这65年中,世界与中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国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在国际舞台上曾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弱国中国,在抗日战争后期发展成为对战局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进而向对世界有更大贡献的强国迈进。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也相应地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不断拓展,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为视角。

  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在中国大国地位确立中的重要意义

  近代历史上,中国由于政治腐朽与经济衰退,无法遏止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列强一次次进攻面前败下阵来,最后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在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中,中国一步步沉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在世界事务中无力发挥作用,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尽管当时的国民政府深知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扩张方面作用有限,但也只好向国联提出控诉,希望依据国际公理孤立日本,争取到一些外交上的主动。然而,被国民政府视为国际公理的“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并非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九国公约”虽然反对任何列强对中国的独占,规定中国领土完整,但又强调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目的仍是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关系;“非战公约”规定不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或纠纷的手段,但也不可能使中国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期,国民政府期待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但面对英、美、法等国对日的温和态度却无可奈何,在军事失利后“苦撑待变”。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外交上的窘困。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尽管英国与苏联对中国的大国地位尚有怀疑,但美国认为中国已成为同盟国四强之一,力排众议,主张中国在宣言中领衔。而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谈话中表示,中国应作为四大国之一参加此后的国际机构,而中国也确实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特别是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重要的军事价值,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才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近年来,对于中国的抗战如何牵制日军主力向东南亚的转移及与德国的配合;中国的持久抗战如何导致日本陆军主力改变实施进攻苏联的战略,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得以全力对德作战;中国如何在本身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从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考虑,派出中国远征军协助英军在缅甸作战;以中国军队为主体的盟军如何在缅北最早发起反攻;中国战场如何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互相支持,使日本侵略者处于腹背受敌的两线作战,从而加快日本法西斯的失败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些课题,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深化了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论证了抗日战争是中国从弱到强的转折点,是中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1. 中国国际地位的再确认与国际影响的再提升
    2. 全民族抗战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 中国共产党90年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四次飞跃
    4. 上升中的中国国力、国际地位与作用
    5. 构建与我国际地位相称的全球性国家形象
    6. 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7. 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
    8. 从“三个没有变”历史方位看坚持科学发展
    9.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解读白皮书
    10. 加快推进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