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公共行政管理史
政策何以塑造政治: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乡村政治变迁
发布时间: 2025-01-16    作者:王春城 王帅    来源:中国农村观察 2024-07-3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本文从外部的“国家与乡村关系”和内部的“乡村自治秩序”两方面来理解乡村政治及其变迁,借助政策反馈理论的核心观点“政策塑造政治”搭建“政策-政治”分析框架,从政策过程角度阐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时期的乡村政治及其变迁过程与机理。本文研究表明,反映不同时期国家与乡村关系的政策安排会引起乡村社会内部政治活动参与方式的改变。受政策的解释效应、资源效应和学习效应影响,国家行动者和乡村行动者的认知、能力与行为发生转变,进而改变国家力量和自治力量对乡村社会的作用方式,二者分别塑造了新的国家与乡村关系和新的乡村自治秩序,最终呈现为国家与乡村关系和乡村自治秩序的更迭,即政策过程重塑了乡村政治:由取消农业税时期的“悬浮给予”变迁为精准扶贫时期的“精准分配”,又由精准扶贫时期的“精准分配”变迁为乡村振兴时期的“融合发展”。“政策-政治”分析框架所揭示的乡村政治变迁机理表明,在开展有关乡村的政策分析和政治分析时,既要关注政治对政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政策对政治的反作用,既要关注政策安排对乡村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更要关注政策过程对乡村政治所产生的重塑效应,以实现政策与政治的深度良性互动。

  全文见附件

  1. 政策何以塑造政治: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乡村政治变迁_王春城.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