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 设计师,对新时期为什么必须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怎样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指明了 方向,对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 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以保证党和国家宏伟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这一直 是邓小平十分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早在一九七九年三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 就指出,在阶级斗争还存在的条件下,在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还存在的条件下,“我们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就不可能保卫从而也不可能建设 社会主义”。[1]以后,他又多次指出:“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2]“没有专政手段是不行的,对专政手段,不但要讲 ,而且必要时要使用。”[3]在“六·四”风波以后,他进一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 一条不低于其他三个。理论上讲清楚这个道理是必要的。”[4]“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 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5]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为什么如此反反复复地强调要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呢?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发现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 都“不是我的功劳”,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称之为“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毛泽东视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 思留给我们的“法宝”,邓小平也说这是马克思“真正的发明”。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 对于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整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是因为刚刚掌握政权的 无产阶级,不用专政的手段,就不能抵御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流血和不流血的、暴力 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文化的进攻,就不能巩固政权,就谈不上对私有制实行社会 主义改造,就不可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依靠无 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6]
第二,这是由初级阶段的历史过程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初级 阶段要经历近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7]
第三,这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 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行的。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我改革开放之机 ,采用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渠道,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制度、价值观念 和生活方式,妄图使我“西化”、“分化”、“和平演变”,并在人权、贸易、军控等 一系列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置障碍。另一方面,他 们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分化”我国的突破口,蓄意使中国发生分裂。在国内, 不但还存在反革命分子、敌特分子、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严重经济犯罪分子,而且还有 一股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就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加 强“和平演变”攻势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国内外还存 在敌对势力的情况下,有效地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维护政治 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防止和制止动乱,就不能没有人民民主专政。
第四,这也是由沉痛教训得到的启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证明了巩固和加 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极端重要性。这些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宣扬一种违背马克思 主义国家学说的“全民国家”论,进入80年代又鼓吹什么“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抹杀阶级斗争,削弱无产阶级专政,放弃对敌对势力的警觉和打击,从而导致了政权的 丧失。沉痛的教训,不能不引起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思和警惕。
二、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教训,全面审视世 界历史进程和透彻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既吸收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成果,又从中国的国 情出发,坚持中国自己的特色,就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基本思路,并成功地 付诸了实践。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 。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 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 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8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立起来的,由于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 合国力较量,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如 果我国经济发展太慢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的困 难。所以,邓小平认为:“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 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 。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9]发展速度问题,“不只是经 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 [10]“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 [11]“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12]“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 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 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13]“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 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发展战略。” [14]
(二)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邓 小平始终认为,改革是动力,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出路;发展是目的,中国必须 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希望;稳定是前提,中国必须稳定,不稳定将一事无成。在论及改 革同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他认为,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改革开 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要取得长期稳定,必 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论及发展同改革、稳定的关系时,他认为,保持比较好的发 展速度,深化改革的风险就会小得多。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经济 发展了,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途径。在论及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时,他认为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为了实现改 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邓小平提出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原则。他倡导不 要搞抽象的争论,拿事实来说话,在实践中统一人们的思想,对一些暂时有争议的事情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以保证每项改革措施稳妥落实。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要十分注 意把握好人民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动 缩小到最低程度。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方针。邓小平 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两手抓”。比如,一手 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惩治腐败 ,等等。他多次要求全党改变一手比较软、一手比较硬的情况,把“两手抓”充分结合 起来,促进人民民主专政的全面加强和巩固,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 展。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前 提。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长时间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 我们曾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结果造成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全党 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一些人又走到另 一极端。他们忽视阶级斗争,只讲民主,讳言专政,结果导致了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风 波。其后有些同志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不恰当的估计,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生了某种 程度的动摇,甚至认为反“和平演变”也应该成为中心,“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 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就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按照这些同志的观点,又得重新回到“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所幸的是,邓小平及时发现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邓小 平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不同于过去历史上的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他们 不可能形成一个公开的完整的阶级)”,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或者说是历 史上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15]这个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 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一个新贡献,它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对象、范围、地位、作用、规模 、形式已不同于过去了。从阶级斗争的对象和范围看,尽管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 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必须对敌视社会主义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保持高度 警惕和进行有效的斗争。但是,这种阶级斗争已经是一种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主要是 广大人民同已经不构成完整阶级的各种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分子的斗争,总的发展趋势 是越来越缓和。从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上看,阶级斗争在我国社会中已经不是主要矛 盾,再不应一切都要求“以阶级斗争为纲”了,这种阶级斗争也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从阶级斗争的规模和形式上看,不能采用过去那种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 的办法,而应运用法律的武器,遵循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来进行。
(五)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途径。邓小平从我国的 国情和历史条件出发,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 并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与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相结合。在邓小平看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他说:“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16]“在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又保证 我们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7]为此,邓小平提出要重视立法工作,要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严格实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加强执法监督 和司法部门自身建设,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 等现象;要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真正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 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有利于维 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 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8]“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19]他特别提醒我们不要只图形式,“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 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局面” 。[20]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邓小平认为,我们国家 大,人口多,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还有那么多民族,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也不高, “民主只能逐步发展”。[21]他说:“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 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 ’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22]第四,“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23] 邓小平把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之一, 强调“调动积极性,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必须“给基层、企业、农村中的农民 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24]
(六)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邓小平深刻总结 历史经验,认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加强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繁荣 与稳定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从二者的统一中作出战略判断 和战略决策。他提出,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我们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的形象。 针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提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 一位,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不拿原则作交易。对一切国际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际法准则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不 高估自己,也不贬低别人,过头话不讲,过头事不做,广交朋友,又心中有数,以国家 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在东欧、苏联剧变,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 下,他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的重要方针,保证了我国在 复杂的形势面前处于主动的地位。
(七)把共产党内部搞好,选拔和培养接班人,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关键环节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5]“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 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26]那么,共产党内部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邓小平指出这 么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从“左”的或“右”的方面改变党的基本路线,老百姓不答应, 党就会被打倒。二是如果形不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没有一个好的政治局常委 会,“中央自己乱了阵脚,那就难说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27]三是如果不注意培 养人,“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28]四是如果“不惩治腐败,特别是 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29]邓小平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尖锐, 非常深刻,他认为只要从这几个方面把党建设好,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的事情就能 办好,人民民主专政就会稳如泰山,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
(八)“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我们的专政机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枪杆子、刀 把子,担负着捍卫党和国家政权,保卫人民利益,保护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光荣而重 大使命,又处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大潮中,处在同违法犯罪活动和种种腐败现象进行 斗争的第一线。把专政机构教育好,建设一支过得硬的专政机构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肩负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 化建设的光荣使命”。[30]“人民子弟兵真正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31]要求军队 永远在党领导下,永远做国家的捍卫者、社会主义的捍卫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外 捍卫国家独立、主权、统一,对内维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条道路、这个制度、 这些政策”。[32]他针对在和平时期容易出现的麻痹思想,告诫全党:“国际形势有一 个战争问题。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没有世界大战。小的战争不可避免,……世界上希 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 [33]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 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使我军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提供了基本依据。
三、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博大精深,非常丰富,是一个完整的 科学理论体系。它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加强人民民 主专政的问题;它总结了世界和中国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反映了中国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 客观规律和时代特点;它指导中国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经受了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充 满勃勃生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邓小平创立的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
坚持邓小平关于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不是僵化的、干枯的教条,而是一个 开放的动态的思想体系,这种开放特征根源于实践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同时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纠正对巩固和加强人民 民主专政上的一些教条式理解和种种不科学的认识,不断揭示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 主专政的时代内容及其意义,使我们党对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认识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比如: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上,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 指导,立足于新时期的实践,对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在人民民主专政 的职能上,认识到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 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预防和制止动乱,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 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更好地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任务。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上,认识到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其中对人民实行民主是更为 本质和核心的内容,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保证人民 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发展人民民主,还必须处理好一系列的 关系,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要把民主和 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 础上,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确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也就得到了明确,这 就是新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劳动 者同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者的联盟。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形式上,认识到社会主义中 国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两院制”,而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认为这是在历史中形 成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
应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对新时 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基本原则的时代内容及意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有力地 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认识并不是终结,还需要在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仍在进行之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赋予了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基本原则以新 的时代内容,根据新的伟大实践,对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内容及意义 作出新的总结和概括,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项任务,决不是改头换面地 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把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 政的工作做得更好,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收稿日期:2004-05-18
[1][15][3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68,169,395.
[2][3][4][5][6][7][9][10][11][12][13][14][16][17][18][19][20][21][22][23][2 4][25][26][27][28][29][31][32][3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3.154,196,364—365,379—380,379,365,89,354—355,377,204,99—100,3 56,244,210,284,196,285,242,210,380,381,310,380,313,304,371,31 9—320.
[8]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