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与“三农”的百年信史——《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评介
发布时间: 2022-11-16    作者:董志凯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2-09-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百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农民数量多、农业规模大、农村问题复杂的大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沧桑巨变:农民摆脱贫困,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社会改变得最深入。以“三农”巨变为基础,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跨越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什么世界上现代化后发国家中只有中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许多关注历史与现实的中外人士都在不断寻找答案。

  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研究员长期关注并深入研究“三农”问题,近日出版了一部分析和记述中国共产党百年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著作《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北京:东方出版社2022年版),对上述问题做了较好的回答。该书对中国“三农”百年变迁历史既做了提纲挈领的整体研究,又与鲜活的实践细节有机结合,凝练深刻,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书中不仅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而且经过作者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便于更多读者学习和借鉴,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三农”百年关系史难得的好书。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调查研究、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始,依靠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革命胜利;农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人民政权,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农民的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唤醒农民并参加到农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其中的波澜壮濶、艰辛曲折,成为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内容。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与“三农”关系史的主题特色,该书与一般党史、新中国史、经济史等著作的历史分期划分方法不同,没有沿用以1949年为时间标界分期,而是将中国共产党百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策略与实践行动划分为六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期为“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立起来(1921—1952)”,将农民运动、土地革命、农村政权与社会建设、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等内容异常丰富的31年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历史娓娓道来。

  第二个时期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三农’现代化建设的展开(1953—1978)”,将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纳入计划经济、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变迁等同工业化联系起来阐述和分析,既突出“三农”发展的主流,也不回避挫折、困境及其产生的渊源,25年的历史写得有理有据。

  第三个时期为“放活赋权改革拓展‘三农’发展空间(1978—1992)”,该书论述了从实行农业双层经营、放活农产品流通、农业综合开发,到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发展之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城镇化加速,将改革开放初期14年“三农”改革发展的丰富历史内容体现得清楚明晰。

  第四个时期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三农’发展(1992—200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基层组织改革如何促进小农户生产与市场对接,实行粮棉市场化改革,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分地区促进现代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促进农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取得“三农”改革的跨世纪进展。

  第五个时期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2—2012)”,该书对在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中,如何探索和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业再组织化的历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这个阶段看似波澜不惊,却成为2004—2012年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的快速增长期,其间后三年农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

  第六个时期为“促进乡村振兴(2012—2021)”,党和政府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加速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难题和障碍的破解,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农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这一时期还在延续,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该书将这六个时期的百年历程浓缩贯通起来考察,其中的共性一以贯之:即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是解放农民、帮助农民更好发展的历史;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懈奋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探索中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道路,是因为坚守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战略上统筹把握好相关联的农民维度、中华民族复兴维度、现代化维度、生产力维度、国际维度。贯穿百年的主线是解放农民和促进共同富裕、在工业化进程中工农互促、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互促、以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化政策支持破解受弱质性困扰的“三农”问题,将亿万农民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使中国的“三农”取得了决定性进步。

  共性的成功建筑在个性完善的基础之上。对于具有不同历史背景、面临需要破解不同课题的六个时期,每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不失时机地推出并不断改进、深化多种重大战略战术的制定与实施。书中内容体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和因势利导。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三农”问题道路的百年探索中,政策演变过程极为复杂。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政策的“变”与“不变”,有其历史逻辑,需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有针对性地转变具体实现方式和政策工具的运用。这种变化又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及历史场景等因素的选择和调整。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三农”问题及其破解之策,历史地、辩证地解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的演变过程,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大政策演变中的“疑点”。譬如,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土地改革为什么能够重建农村基层政权,将族权、神权、夫权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移除?农民如何能组织起来,从农业支援国家工业化的主力转变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支持对象,其间经历了什么?中国从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农业政策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该书对于百年“三农”历程中的这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多有创见。

  中国共产党从解决各阶段主要问题出发制定实施“三农”战略和政策,主要有土地制度变革、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产品统派购、农村人民公社、家庭承包经营、政社分开、村民自治、市场取向改革、国家支持、乡镇企业、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系统谋划、统筹部署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书中对这些重大“三农”发展战略和政策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并予以科学、准确、清晰呈现,从中可以使读者深刻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之路及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此外,书中还选配了大量富含乡土气息的历史照片,有助于读者更真切感知百年“三农”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解决“三农”问题的艰辛和成功。可以说,该书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政策研究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董志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5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